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2·唐山模拟)庄子说:“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爱因斯坦在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狭义相对论。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相对论   B.辩证观   C.运动论   D.时空观 2.(探究题)“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3.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 ①信息泛滥     ②网络犯罪 ③沉迷虚拟世界   ④网络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5.(2012·莆田模拟)温家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希望工程 6.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7.(易错题)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贯彻“二为”和“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①“双百”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②“双百”方针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④“双百”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们知道“读史使人明智”,作为正在学习历史的高中生们,也应该具有“史论结合”以证史的能力。当然在此条件下,对于史料的斟酌筛选尤为重要,那么以下的史料中,属于我们研究相应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客观资料)的是( ) A.历史遗留下来的原著 B.现代历史学家对原著补充的再研究成果 C.现代文学家所写的相关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 D.对原著的相应现代翻译版本 二、非选择题(18分) 9.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分布的时代相对集中,颇具特点。 时期 教育家人数 特点和地位  春秋战国 5位 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影响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两宋时期 38位 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许多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1)任选上表中国古代史两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出现众多教育家的原因。(如果两个时期都答,只按第一个计分)(4分) 材料二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19世纪60年代起的新式学堂与清代书院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教育发展迈入一个新台阶。 ——历史风云网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5分) 材料四 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学至今,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学堂。 ——《世界知识画报》2010年第2期《中国风过境》专题 (4)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5分) 备选题库 1.美国人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 A.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现代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 2.腾讯新闻频道曾组织“网友票选建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的活动,其投票结果如下(局部),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新中国外交成就得到网友们普遍关注 B.网友们肯定“两弹一星”对反美反苏的作用 C.网友们对科技、历史文化等兴趣较高 D.网友们对开国元勋、拨乱反正印象深刻 3.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4.(2012·杭州模拟)某一时期,河南一个县办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公社办一所大学;武汉大学准备把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所有定理、公式一扫光,在几周内“建立世界一流具有武大独特风格的新物理体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 ) A.错误决策下的浮夸风 B.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 C.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D.世界潮流的影响所致 5.“从事京剧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向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文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进攻,锋芒所向,使京剧这个最顽固的堡垒,从思想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革命。”上述言论的指导思想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二为”方针 D.“两个凡是” 6.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电。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材料二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三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伟人”是谁?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所示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图1到图2,所代表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4)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庄子的“四方上下”即为空间,“古往今来”即为时间,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相似之处是时空观。 2.【解析】选A。普朗克假设物体在发射辐射与吸收辐射时能量的交换或变化,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在辐射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份额单元,称“量子”。由此可以看出,这一理论的诞生与研究热辐射有关系。 3.【解题指南】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既有利也有弊,带来的弊端即是挑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注意“挑战”实际是消极影响,①②③④都符合题目要求。 4.【解析】选C。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可判断,这一变化与互联网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有关;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项。 5.【解析】选A。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意即在世界上是最早、最领先的,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杂交水稻——“南优2号”的培育成功符合题干要求。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能力。依据“教育”“20世纪90年代”等信息判断,C项符合题意;A项与教育无关;B、D两项与时间不符。 7.【解析】选B。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双百”方针适用的领域是文艺和学术领域,④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②③均符合史实。 8.【解析】选A。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第一手史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包括原创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B、C、D三项都属于第二手史料。故选A项。 9.【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关键是先选择时期,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第(2)题依据材料从教学内容和教育目的角度分析;第(3)题注意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4)题结合儒家思想内容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分析。 答案:(1)选答一(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选贤任能代替世卿世禄,中央集权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教育和学术下移,士的地位提高,受到重用。(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均可) 选答二(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政府打击地方割据,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发展。 (2)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3)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211工程”;启动“希望工程”等。 (4)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 备选题库 1.【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能力。“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体现的是科技含量在战争中的作用;A、B、D三项说法不准确。 【误区警示】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的决定的,核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一定的影响。 2.【解析】选B。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表格中7项占总票数的95%以上,而中美、中日关系占了45.5%,A项正确;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打破核垄断有关,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网友投票数可以判断C、D两项正确。 3.【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由材料中的文字信息“红与专”可判断,当时社会“左”倾错误盛行,从时间上分析最可能是“文革”时期。故选C项。 4.【解析】选A。本题从教育入手考查“大跃进”的影响。材料中的办学、科研活动盲目性极大。 5.【解析】选B。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材料中“向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文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进攻”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反映了阶级斗争在文艺领域的体现。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项。 7.【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第(1)题由材料中的“停电”信息可知“伟人”与电有关;第(2)题结合材料并准确运用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从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方面回答;第(4)题应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 答案:(1)爱迪生。原因:发明和改进电灯、电话、电报和电影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 (2)影响: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从军事领域到民用领域。 (3)网络的消极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应扬长避短,造福人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