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 D.“大一统”的思想 3.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4.(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10题)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5.有人在李贽故居陈列室里摆放李贽的作品,不应该选择以下著作中的( ) A.《明夷待访录》 B.《焚书》 C.《藏书》 D.《续藏书》 6.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7.(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3题)“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8.(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4题)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10.“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安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④德莫高于博爱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5题)下列几种主张中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 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这是有关研究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丛书。《船山遗书》中的“船山”就是明末清初的(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李贽 D.顾炎武 14.(2010年12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25题)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 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上述材料认为, 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 最基本的原因是( )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15.(2010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13题)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  A.西汉    B.北宋    C.南宋      D.明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6.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5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① 仁、礼  战国 孟子 ②   ③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④  ⑤ 朱熹 理的学说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2分) 17.(2010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21题)《中国文化史概论》一书说:“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的核心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从积极的价值观方面看其值得看肯定的方面何在?(2分)最消极的一面又是什么?(2分) 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 解析: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3.C??????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切入,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状元秦间羞于与秦桧同性,其强调要忠君,符合儒家的思想,该时儒学发展表现为理学。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演变的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题干中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的大一统,反映在社会政治上是政治的上大一统,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故选D项。 5.A?????? 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作品。 6.A?????? 解析:王阳明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斗志。 7.C?????? 解析:材料反映了党中央重视民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选项中与此相符合的应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是孟子的思想。A项强调“礼”即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B项指“仁”与材料也不相符合;D项“寡欲”等与材料无关。 8.A??????9.A?????? 解析:礼是维护分封宗法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的工具,B、C、D项只体现了对城市的管理,没有体现出维护等级秩序。故答案为A。 10.B?????? 解析:③反映的是专制制度加强的趋势。 11.A?????? 解析:在所给选项中,李贽最有个性,是为“离经叛道”,他反正统,反传统,尤其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也,故未尝有是非也”可作此题的解题提示。 12.A?????? 解析:第①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思想,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第②项“兼爱”是墨子的主张,意思是:爱是相互的;第③项“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管仲的思想,大意是:山林虽然靠得近,草木虽然长得好,但建造房屋皇宫必须有一定限度,封禁与开发必须有时间限制。体现了保护环境的思想;第④项“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是唐太宗的主张,反映了他求贤若渴、识人用人的典范。据此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①②③项,选A项 13.B?????? 解析:王夫之被称为船山先生。 14.A?????? 解析:从材料中“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可判定,A项正确。BCD都未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15.C?????? 解析: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 二、非选择题 16.(1)①孔子 ②仁政(或民贵君轻) ③荀子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 ⑤宋代(或北宋)(每空1分,共5分) (2)可举执政为民、以德治国、关爱生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例子加以说明。(2分) 17.(1)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之源;(1分)背景:早期儒学的粗糙和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 (2)积极的方面: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有其积极的一面;(2分) (3)最消极的方面:为了维系专制统治,而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妨碍了人的潜能作用的发挥。(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