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该学者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3.(2011年广东珠海一模文综)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4.(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着眼点是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  ) ①极力提高皇权 ②竭力削弱相权 ③首先集中军权 ④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5.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理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6.(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 7.下图为象牙腰牌,其主人是明代官员王忬,腰牌上写有“给监察御史王忬佩”。王忬的职责是(  )  A.监督地方官员 B.监督六部业务 C.对宰相分权并监督 D.谏正皇帝过失 8.(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高 D.中央集权由盛而衰 9.据统计,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 660份。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显然是不可能的。此时如果你是皇帝的宠臣,最佳奏议应是(  ) A.设辅政机关以侍从顾问 B.完全沿袭元制 C.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设置军机处 10.明朝某皇帝想重新立太子,于是,他就陆续把六个阁臣首辅一一找来,把他们每人都夸奖了一番,然后都赐给一些银两,首辅、次辅,两人都各赐一百两,以下的四人各为五十两。皇帝向他的臣下做出这种类似行贿的行为,这表明(  ) A.殿阁大学士设置之初便积极参决政事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内阁地位提高且拥有封驳权 D.议政王大臣会议左右了皇位继承 11.(2012届广东汕头二中模拟文综)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某节历史课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是有不合理之处,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处理。 宋太祖:大臣站在他的周围议事,宰相先向皇帝汇报一些行政事务,征求皇帝的处理意见;然后计相汇报国家的财政状况,讨论一些诸如税收等情况,恭请皇帝定夺,其他大臣则在一旁恭听。 请回答: (1)剧本反映了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 (2)从秦至宋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趋势? (3)针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 ——[英]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维护这一制度,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朝以后各是怎样从“文士贵族”中任用非世袭的文官系统的? (2)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 1.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 2.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度下,唐朝时期的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3.C 解析: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因此A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B项确立于秦朝;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4.D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①②两项是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排除①②两项。 5.D 解析:汉朝的主要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举荐的主要依据是“孝”“廉”。从材料来看,郭巨之所以被举荐,是由于他对母亲的孝心。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6.C 解析:注意本题的关键信息“当时社会的意义”,科举制给低层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故答案为C项。 7.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明代监察御史的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员。 8.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皇权至上,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9.A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明太祖设置了顾问并协理章奏的殿阁大学士。 10.C 解析:首先排除D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出现在清朝。A项说法错误,殿阁大学士设置之初并不参与决策,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B项说法错误,明朝内阁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地位逐渐上升,但内阁始终未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故答案为C项。 11.C 解析:题干中的“收敛性”应指专制集权的加强。①项是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干要求的“明清”不符,排除含①的选项。 12.C 解析: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的机构,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 13.(1)秦朝是“三公”制度,唐朝是三省六部制。 (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 (3)第一种看法:主要是积极的。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全国的统一;有利于水利的兴修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等。 第二种看法:主要是消极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皇权至上容易造成暴政和腐败,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集权容易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14.(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是以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是以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以科举制。 (2)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从政。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分割了权力。 (3)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的衰落。 特点: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直至顶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