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选择题 1. 右图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  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2. 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秀全为“反清英雄第一人”。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孙中山对洪秀全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是(  ) A.从“天国”到民国 B.从《天朝田亩制度》到“平均地权” C.从宗教理论到三民主义 D.从推翻清王朝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孙中山主张建立(  ) A.议会民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议会君主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5. 2011年 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6.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7.(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内阁责任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某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完全照搬美国宪法 D.具有民主平等思想 9.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1.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2.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 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 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若有人问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五四特有的精神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的精神。 ——陈独秀 材料二 五四运动有三种真精神,是学生牺牲的精神,是社会制裁的精神,是民族自觉的精神。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觉的精神万岁! ——罗家伦 材料三 我认为五四学人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诉求的爱国精神和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但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应该具有大国心态,应当具有宽广发展的眼光。因此我们应当在不忘历史的基础上爱国,分清哪些是国外对我国的敌视,哪些是我们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陋习。 ——杨凤城 请回答: (1)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 (2)你认为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有人说五四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是近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这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的碰撞”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4)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青年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B 解析:“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反映的正是共产与平等的理想。 2.C 3.D 解析:孙中山、洪秀全的共同主张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是“继承”,从建立旧的农民政权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发展”。A、B、C三项前者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后者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 4.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开明专制化”并不是他的选择,所以有君主参与的政权都是其反对的对象,排除B、C、D三项,正确答案为A项。 5.C 解析:辛亥革命爆发于武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在广州;三民主义在东京提出。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 6.A 解析: 判断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7.D 解析:20世纪初的中国“某政府”就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当时并没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排除含③的选项。 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材料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 9.B 解析:本题是站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角度,从长远来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答案为B项。 10.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中华民国已成立一年有余,但国内的农民却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应选 C项。 1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选C项。 12.A 解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诱因是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交给了日本,民族危机加深,故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13.(1)政治革命。史实: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社会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影响: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14.(1)基本内容: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牺牲、敢于斗争、思想解放等。 (2)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史实:反对巴黎和会上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的提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为此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这些都体现了五四运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再到民主、科学思想。 (4)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