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选择题 1.(2013·临沂期中模拟)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A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 2.(2013·盐城调研)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 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 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理解。据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对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形式,故选D项。 3.(2013·南京调研)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解答采用排除法,②不能从材料数据中分析得出,增长较快的可能有基数较小或者工业中的某一方面增长;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①正确;1952年至1957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③正确。 4.(2013?郑州质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反映的主要是工业发展情况说明的是一五计划,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工业取得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故选D。 13.(2013?株洲质检)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 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克服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 5.(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据题干世界,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6.(2013·如东县调研)“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答案】A 【解析】 题干材料肯定了人民公社期间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的建设,与平时对人民公社化否定的观点不同,故选A项。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夸大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用。 7.(2013·连云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案】B 【解析】据三幅图中“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此时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8.(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据题干世界,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9(2013·济宁模拟)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是对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识。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故答案为B。 10.(2013?杭州质检)《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11. (2013·广东六校联考)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本题须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阶段特征,可知五十年代早期和七十年代后半期后国家政府在经济的调控作用,对经济发展的推;须认清中国是计划经济。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2013·大连质检)“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了个大喷嚏,轰隆一声震天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盛行 A.浮夸风 B.“共产风” C.高指标 D.瞎指挥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公社的羊比非洲的大象还厉害,这是浮夸风的表现,故选A项 13.(2013·梅州五华县质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 B.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C.1962~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 D.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掌握。1962——1970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受到影响的,如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4.(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15.(2013·广东六校联考)“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未,2020年中国可实现小康社会,可排除①、④。 16.(2013·潍坊模拟)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 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  1978 20% 10%  1992 52% 70%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 17.(2013?扬州模拟)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在“文革”后刊登商品广告——天津牙刷;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播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广告业的劫后重生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广告”和 “直接反映”的提示,可选A。D项说法绝对化,80年代后全面改革开放,故排除。 18.(2013·连云港模拟)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答案】D 【解析】 A、B项不能从题干中分析出,从图中“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的占13%而“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占58%说明需要不断完善,说明D项正确,但不能说明C项。 19.(江南十校2013联考)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判断选项A和B的表述与不符,而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简单调整,故也应排除。而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小农经济,但它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故获得了成功。故选D。 20.(2103·河北高中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答案】C 【解析】解答注意图表上的时间:1981~1989年,解读信息可看出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A;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图表不能看出是经济特区,排除D。 21.(2013·河北名校调研)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 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答案】A 【解析】邓小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A项是它们的主要相同点。BD项符合邓小平改革开放,C项符合列宁新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 22.(2013·盐城调研)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 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市的时间、空间、规模、草市的饮食服务设施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明代市场发展根据材料从商人数量、商品种类、长途贩运等角度回答。第(2)问新现象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3)问“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计划经济,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 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2013·广州市执信中学测试)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大多数中国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与世界各国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二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三 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广州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下降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新时期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所学知识中汉唐两代广州经济发展来分析归纳。第(2)问,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航路开辟知识点。第(3)问,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联系《南京条约》分析。第(4)问,考查对外开放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罗列广东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即可。 【答案】 (1)地位:西汉武帝时,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2)说明: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萄牙船队到达好望角,为开辟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奠基。 1497~1498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开辟了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3)原因: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大;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五个通商口岸,导致广州在清朝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进出口量下跌。 (4)说明:1980年,国家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有三个在广东,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有广州、湛江;1985年,珠江三角洲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一些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就有广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 24.(2013·河北高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农场的经营方式。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 1624年,英国颁布了《专利法令》,……这个法令准许发明者有一定年限的专利权。……1679年通过《人身保护法》,给私人的生命财产以法律上的保护。同时,政府还颁布了无数的关于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的法案。……还有对一种面包的定量定价章程,规定要按照价格来确定面包的重量,取缔掺假,并规定面包匠必须随时应顾客之请称面包重量。 ——高步德、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下表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立法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3年1月起施行 规定税种、税率、税金的计算和征纳  《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颁布 对经营活动中,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价格法》 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  《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及各类有名合同等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稳定市场秩序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解析】 (1)问:措施:根据材料一多角度概括,如立法保护专利发明、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经济活动,控制价格等。背景:根据材料所处的时间多角度概括,如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经济制度不完善、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的消极影响等。(2)问:先据材料二根据经济立法的特点,如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保障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 【答案】 (1)措施:通过立法方式保护专利发明、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经济活动,建立商品价格控制制度。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新的经济制度建立,但并不完善;市场竞争混乱无序,影响经济发展。 (2)特点: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加强社会保障。 意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建立,促进经济的发展。 25.(2013·江门调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摘自《中华文化史》(上)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个时期“改变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说明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案】(1)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 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 (2)毛: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积累了所需的原料、资金。 (3)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 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等。 26. (2013·汕头质检)阅读材料: 材料一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6.1 6.0 4.4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8.2 5.3 9.0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 (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 “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业化的理解。第(1)问考查的是对美国近代1860年——1938年工业化发展趋势及其原因的理解:可以从上升阶段:1860——1928年国内政治稳定、生产力发展、竞争对手等因素考虑;下降阶段:1928——1938年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危机;主要竞争对手苏联经济发展较快作答。第(2)问1900——1953年中国发展受阻的因素可从:内因: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人口增长过快;外因:民族矛盾加剧。第(3)问可以结合20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可以从积极:一五计划目标及实施;消极:大跃进运动;结果也得从推动工业化和给经济带来的破坏两方面来谈。第(4)问对外开放措施可以根据所学从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的步骤:78年经济特区;84年沿海港口城市;80年代末沿海经济开发区;90年代开放内地;21世纪加入WTO。 【答案】(1) 变化:1860年至1928年所占份额不断上升;(1分)1928年至1938年所占份额下降。上升原因:①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经济发展迅速。②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赢家。③主要竞争对手英法等国发展速度放慢。 下降原因: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②主要竞争对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 干扰:①军阀混战。②日本入侵。③国共内战。④高出生率(人口过快增长)。 (3)措施: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 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 结果:①1958年前有一定的效果,中国的工业较快发展。②存在蔽端,特别是大跃进给经济带来了比较大的破坏。 4)措施: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2013·汕尾测试) 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四: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解析】第(1)问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时间可以判断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社会转型方面注意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封建势力的衰弱,封建主义项资本主义过度即可。 第(2)问考查国民政府后期经济形势,把握解放战争、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即可,其影响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三角度分析。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形势,从表格数据从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时间以及波动幅度等方面分析。材料四分别反映了通货膨胀使改革开放陷入困境以及党和政府的应对措施,结合90年代的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即可。 【答案】(1)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导致军费激增;国民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或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实行通货膨胀)。 影响:严重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严重恶化了人民的生活;加速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垮台。 (3)特点:物价上涨幅度大;物价波动幅度大;物价上涨持续时间长。 影响: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28.(2013·湛江调研)(24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材料二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指清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材料三 2004—2007年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货物出口额 比上年 增长% 货物 进口额 比上年 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货物进出口差额  2004 1249 35.1 447 31.9 1696 1249  2005 1629 30.4 487 9.1 2116 1142  2006 2035 24.9 592 21.8 2627 1443  2007 2327 14.4 694 17.2 3021 163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初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重要历史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科技文化: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任一点,给2分)、“两弹一星”等 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3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考验。 (3)趋势:我国对美贸易一直处于顺差 。 重要历史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4)根本原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9.(2013`·南通一中模拟)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 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 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解析】第(1)问,考查古代商业经济,依据材料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依据材料归纳。第(3)问,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知识点,列举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相关事实。 【答案】(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2分)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体制。 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30. (2013·山西模拟)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 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解析】第(1)问背景可以从经济上外资经侵;思潮影响加以分析;意义可以从打破传统政策;有利于经济近代化;有利于维护经济主权加以考虑。第(2)问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可以从统一战线和发展生产调整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成功的实践加以理解。第(3)问可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加以分析。 【答案】(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企业纷纷兴建。。 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2)实行赎买的原因,民族资本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赎买可以提高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性。。 实行责任制的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地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 (3)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