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厦门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 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和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思想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民众对战争的看法,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对战争的看法;第(2)问,“主张”概括材料二即可,本问的难度在于“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的解答要与一战的残酷性联系起来,“历史意义”要从减轻战争灾难的角度归纳。 答案:(1)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主张:格劳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意义:格劳秀斯提出的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2.(2012·泉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指出矛盾所在。 (2)材料二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问,材料一中的前两句话反映了英美的矛盾,后两句话反映了法德矛盾,材料二反映了美日之间的矛盾;第(2)问,可以将问题转换成“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答案:(1)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国企图通过严厉制裁德国确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德国不甘心失败,试图东山再起,冲破凡尔赛体系;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2)判断正确。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因而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3.阅读下列材料: 在整个战役(指德国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进攻)中……德国损失了4.5万人。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也许最重要的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尤其是在飞机和坦克的数量以及新的闪电战术的发展方面所占优势。法国最高指挥部之所以处于不利地位,不仅是因为装备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利用它所拥有的人力和物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吸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答案来源于材料本身,只要正确概括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的认识判断能力,根据所学和自己的认识来判断即可。 答案:(1)原因:苏德条约的影响;德国准备充分,运用“闪电战”;法国准备不充分,未能有效运用国内人力、物力资源。 (2)不同意。作者只看到表面现象,未能分析到实质。法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不积极做战争准备,且战略、战术落后,消极防御。 4.(2012·潍坊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英国和法国对于国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是一个警察,还是一个调停者有分歧,这就使得这一组织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也没有真正的集体安全的机制。因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国联不是遏制侵略,而是使世界陷于混乱。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46年4月国联的最后一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解散,同时宣布把国联的权力和机构移交给联合国。但联合国又不是对国联的简单继承和翻版,不是试图恢复过去,而是在创造未来。相对国联,联合国的突出变化在于开始摆脱少数大国控制的局面,而越来越表达出世界人民的呼声。 ——李琳琦《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历史比较》 (1)材料一中作者如何认识国联的作用?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联的相关活动进行论证。 (2)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与国联相比,联合国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里?请运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从题干材料中的“不是……而是……”语句中得出认识,相关活动要结合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从正义性回答,第二小问从人权、国家主权等方面回答。 答案:(1)认识:国联不能有效遏制侵略,制止战争。活动: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国联虽派出李顿调查团,但未对日本进行制裁。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宣布对意进行制裁,但范围有限。③1936年,国联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听之任之,纵容法西斯扩张。(答出20世纪30年代国联三项绥靖行为即可) (2)进步:由大国控制的工具变为世界人民伸张正义的舞台。史实:①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给与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等文件,关注各国的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②20世纪6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发生深刻变化。③1971年,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出符合要求的三点即可) 5.(2012·莆田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将美国视为一只纸老虎,并坚持认为,在自由世界的核防务和常规防务面前,通过缓慢而卓有成效的运动,越南就可以进行其‘解放和统一’的革命斗争。因此,北京似乎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时机,运用越南作为试验品来展现自己的新战略。北京认为,越南的胜利将为中国的论点提供有力的佐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服务。” ——麦克纳马拉(越战时期美国国务卿) (1964年3月) 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尼克松《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 (1967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表明美国将如何应对越南局势?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尼克松的观点与麦克纳马拉的政策有什么不同?指出尼克松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越南战争的评价、分析能力。第(1)问,关键信息是时间“1964年”,此时美国尚未介入越南战争,麦克纳马拉的言论实际在为介入越南战争寻找借口。第(2)问,“不同”很容易解答,“原因”要考虑美国本身、越南战局、美苏争霸等因素。 答案: (1)应对:将要公开干涉和介入越南战争,不惜使用武力(武装干涉)。 目的:显示美国的力量,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制止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 (2)政策:在亚洲开始实施逐步收缩策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原因:面临欧共体、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国经济发展日渐缓慢,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与苏联的争霸逐渐处于被动地位;介入越南战争付出沉重代价。 6.(2012·长沙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打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但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 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1)比较材料一、二,归纳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亚洲局部战争频发的诸多因素,并谈谈你从这些战争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第(1)问,要从两个人设想的发展目标中归纳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第(2)问,“因素”可以从历史、民族、宗教、领导人等多方面归纳,由此得到启示应从“该怎么做”入手,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因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领导人的野心(或地区霸权主义);大国的干预;迷信武力手段。启示: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珍惜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国家发展之道。  1.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期列强间的军备竞赛。导致列强间军备竞赛日趋激烈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 B.当时欧洲恐怖势力活动猖獗 C.主要目的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D.它们面临着共同的敌人——美国 解析:选C 无论是结盟还是搞军备竞赛,列强的主要目的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这也是一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2.(2012·杭州名校模考)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一些人想挤牛奶,另一些人想割牛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想割牛头”的人的打算是(  ) A.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B.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 C.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 D.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分析,“割牛头”是指尽可能削弱德国的实力,企图让德国自此一蹶不振,这是法国的意图。A项是美国的意图,B项是英国的意图,C项是所有战胜国的要求,D项是法国的意图。故选D项。 3.(2012·浙江四校联考)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为此,丘吉尔(  ) A.宣布对德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领导英国军民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C.与罗斯福会晤并发表联合宣言,对苏联提供援助 D.参加德黑兰会议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解析:选C 希特勒入侵苏联是在1941年6月;英法对德宣战是在1939年;丘吉尔领导不列颠之战是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前;德黑兰会议召开于1943年,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1年8月,丘吉尔与罗斯福会晤并发表联合宣言,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4.《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这表明联合国(  ) A.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推动世界发展并维护人权 C.片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早期为美国所操纵 解析:选B 注意题干强调的是维护“人权”,而不是和平与安全。 5.人类进入21世纪,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  ) 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恐怖势力 ④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