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原创作品】2014届高三历史“单元重难点突破卷”(名师解析+知识延伸)二、经济文明 1 1.(原创题)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 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解析  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D项。A、B、C三项出现的时间要晚,且C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 答案 D 2.(2013·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 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 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 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 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业必备之生产工具,故D正确。A项错在“必须”,B项错在“开始”,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答案 D 3.(改编题)从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图一是指井田制,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土地买卖;图二实质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 C 4.(2013·江苏南京模拟)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  )。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 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商帮出现在明清,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是在北宋,故①③错误。 答案 B 5.(2013·江苏扬州中学质检)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 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 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停止 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宋仁宗年间”,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北宋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经济职能越来越强。 答案 A 6.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 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  )。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解析  从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答案 D [来源:高考资源网] 7.(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 ——《唐六典》卷7 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 ——《唐六典》卷23 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地区 关内道 河南道 河道东 河北道 陇右道 山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1 5 4 22 27 3 163  后期 13 7 2 3 1 6 13 49 4 3 101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6分)[来源:高考资源网]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置方面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 (2)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朝前期多于唐朝后期。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改编题)下表是某中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 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 料 结 论  甲组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来源:高考资源网] 时间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以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乙组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丙组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4分) (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8分)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8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禁绝”和“限制”是不同的概念;第(2)问,甲组中的材料说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权限下降,能够推导出材料中的结论,乙组材料中没有关于雇佣关系产生的信息,因此,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信息;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丙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甲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枢机构,无决策权,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乙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图片材料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出现。 (3)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的整体发展阶段。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③思想:理学和心学占据正统,批判理学的新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④外交:实行“闭关锁国”,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历程。[来源:高考资源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