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原创作品】2014届高三历史“单元重难点突破卷”(名师解析+知识延伸)二、经济文明 2 1.(原创题)右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  )。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性质 B.外国资本对中国毫无影响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买办和官僚资本实质是私人资本 解析  由图片中国家资本、买办和官僚资本、外资资本和商人资本的构成可以看出晚清甲午之前已经出现中外资本的共存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故A项说法正确。B项错在“毫无影响”;C项错在“社会主流”,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应在辛亥革命以后;D项理解错误,其中的官僚资本是国有资本。 答案 A 2.(2013·潮州期末)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  从清单中分析,主要属于购置近代清政府海军装备的内容,与此有关的是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的史实,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余三人不符合这一史实。 答案 B 3.(2013·江苏泰州中学诊断)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 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①②正确,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并非一定排斥洋货,③错;当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尚未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④错。 答案 C 4.(原创题)“它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统一起来,最有效 地将农民的收入同他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使承包者关心生产的全部过程。”这从根本上体现了 (  )。 A.经济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按劳分配方式的优越性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家庭经营”、“承包者”等,这是指在农村中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A项错在“根本”,B、D两项都是表象,皆排除。 答案 C 5.(2013·长沙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 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作用 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是1985年,此时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选择C项。 答案 C 6.漫画《狙击中国鞋》形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进行 狙击抵制,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与中国“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  )。  A.1978、1992 B.1978、1984 C.1984、1997 D.1984、2001 解析  “中国走向世界”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市场化经营”指的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答案选A。 答案 A 7.(2013·苏州模拟)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晚清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第(2)问,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本问实际要求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第(3)问,注意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第(4)问,既要看到其先进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三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14.(原创题)人的姓名不仅携带着每一个家庭的盛衰信息,而且携带着社会 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信息。姓名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不少人用“斯、基、娜、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儿;“李解放”、“王建国”、“张抗美”、“孟跃进”等名字也是那一时代的代表。上世纪60年代的“陈坚强”、“齐移山”、“杨文革”、“周卫红”,70年代的“文爱武”、“徐拥军”、“房永红”、“高改革”等等,都是一些经典姓名。 ——《历代姓名趣谈》 材料三 当第一批中国白领把取英文名“能弱化论资排辈”的理念付诸实践时,为这些外企、私企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被叫做了“Mary”。在毕业生到外企去求职时,他们总忘不了在简介里取上一个“受欢迎的英文名”,比如“Amanda”、“Sarah”、“Nicole”等。……武汉有一对小夫妻为追求个性,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赵.com”,意思是“赵康”。 ——罗满元《姓名自由宣言》 (1)材料一中反映人起名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2)材料二上世纪50年代能够反映出我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姓名概述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情况如何?(6分) (3)材料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姓名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又有怎样的新发展?(6分) (4)材料三中姓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解析  第(1)问,注意题干材料的研读,人口稀少,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仅仅是识别形体和声音就够了。但如果在夜晚相遇,双方看不清楚,就需要“以口自名”,说出一个符号作为个人标记,由此而产生了人名。第(2)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参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回答中国的外交方针,结合“一五计划”等知识回答经济建设。第(3)问,分别结合“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回答我国的经济建设情况;“新发展”直接回答市场经济体制即可。第(4)问,要联系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科技发展对人们的观念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 (1)原因:区分身份、进行交流。作用:作为个人标记。 (2)外交方针:“一边倒”。 经济建设:“王建国”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孟跃进”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 (3)60到70年代:“左”倾错误思想扩展到经济领域,导致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劫难;70年代后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