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原创作品】2014届高三历史“单元重难点突破卷”(名师解析+知识延伸)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2013·南通调研)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现在必须防止这种使自由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的情形重演。这一点,首先是通过普遍实行的措施,例如禁止缔结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的债务契约而做到的。……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来源:高考资源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公平公正社会秩序建立的措施。 (2)如何划分社会等级,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发展程度。试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3)对于创建公平公正社会,你从上述材料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2. (2013·滨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孝文帝为“变夷俗”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一对此举持何观点? (2)运用材料二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孝文帝改革进行评价。 3. (2013·东北三校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是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意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的豪强地主,也凭借时势和度田官吏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他们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2)如何认识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并分析其反抗的原因。[来源:高考资源网] 4.(2013·福建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5. (2013·潍坊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6月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 材料二 光绪皇帝对于维新的心态日趋迫切,行动日益激烈,甚至有些不计后果。8月30日,下诏裁通政司等六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各省之不办运务之粮道,引起极大恐慌。 请回答: (1)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这一问题在维新变法中有何体现? (2)据材料一、二,从戊戌变法失败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来源:高考资源网] 6. (2013·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二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表现有哪些? (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本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总结出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和商鞅变法的军功标准、赋税平均。第(2)问的标准分别回答出财产和军功。第(3)题属于开放式答题,注意对社会各阶层的照顾及进步。[来源:高考资源网] 答案 (1)材料一: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财产越多权力越大。 材料二:按军功授爵;平均赋税。 (2)标准:材料一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材料二按照军功大小划分等级。 (3)启示: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要优化社会公平标准,促进社会进步。 2.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第二小问要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中概括。第(2)问注意从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措施: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行汉制。 观点:此举造成了北魏灭亡。 (2)改革恢复发展了北魏经济;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为国家再次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任意3点)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史方法认识的迁移运用。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材料中总结出战争、豪强地主等因素,第二小问从财政、徭役方面回答。第(2)问要分别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立场回答。 答案 (1)背景:王莽末年战争使一部分农民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确保徭役的征收。 (2)农民的反抗,是为了已获得的土地和自由,反对地主转嫁负担;豪强地主的反抗,是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经济利益。 4.解析 第(1)问要从法律、家庭、征婚等方面归纳结婚的条件。第(2)问第一小问体现出抛离教会,第二小问着重从人文主义、法制观念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 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 5.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梁启超的阶级属性思考,第二小问要从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回答。第(2)问回答是要注意体现信心、策略等。 答案 (1)问题: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体现:维新派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改革的主张,但在变法中并未真正实施。 (2)改革者要有坚定的信心,毫不妥协;改革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改革要讲究策略,减少改革阻力。 6.解析 第(1)问要回答全面,从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方面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的作用分别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明治维新对近代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的认识从积极方面和保留民族传统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表现:实行均田制;实行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答具体措施亦可)。 (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 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