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部分 专题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和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1)特点:开明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縻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 (2)措施:三征噶尔丹;抗击沙俄。 (3)方式:唐太宗主要采取平等友好方式;康熙帝主要采取武力征服方式。特征: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清朝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 2.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与孟子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在未来社会的设计方面,柏拉图和孟子的主要着眼点有何不同? [答案] (1)背景:希腊政治体制弊端显现;文化繁荣(或思想活跃)。 (2)相同: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此点必答);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答出后两点中的一点即可)。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 3.(2011·福建·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 [答案] (1)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 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 (2)《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 4.(2011·江苏·24B)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克伦威尔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外事务上,他要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英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霸权,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夺回来。英国的舆论界也在推动着护国主去争霸世界。一个政论家写道:“在花盆里的橡树是不能长高的,为了它的根和枝,它应该有(足够)的土壤和空间。”克伦威尔正是遵循着这一资产阶级的信条,开始他的外交活动。 ——宋华《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 虽然1654年的预算收入达到了就当时而言堪称巨额的一百五十万英镑,但赤字仍是护国政府的不治之症。……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把全部重担加到劳动人民身上,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1655年初,王党的阴谋家们便力图利用这种情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苏)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请回答: (1)英国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夺回“漂亮姑娘”进行了哪些行动。 (2)材料二中“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与材料一中提到的夺回“漂亮姑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对英国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变化? (3)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民生问题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 (1)原因:内战。行动: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 迫使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2)关系:因果关系,英国为夺取对外贸易的霸权而进行的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人民不满情绪增长。政局变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国家政策的制定要坚持以民为本。克伦威尔通过战争作为英国扩展对外贸易的手段,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致人民的反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答案] (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2)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3)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事求是,创新精神。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