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3年高三历史精选限时突破高考预测试题(三) 第I卷(选择题) 1.下面是1880年至1930年中日经济增长比较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 国民收入(亿元) 年增长率(%) 人口(千人) 年增长率(%) 人均收入(元) 年增长率(%)   1880年 1930年  1930年 1880年  1880年 1930年   中国 143.43 257.98 1.21 377636 500789 0.58 38 51.51 0.62  日本 18.08 149.95 14.32 38437 69240 1.18 47.04 216.56 3.10   该表反映的中日经济增长率差异的成因包括 ①中国的闭关政策和天朝心态 ②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③两国近代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同 ④中国长期战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皯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3.2010年10月,《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在对100个“最中国”汉字进行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代表社会文明发展的字:耕、禾、农、家、田、丝、工 B.包容中国哲学宗教的字:儒、道、佛、悟、戒 C.体现国家情怀的字:中、东、北、土、九、鼎、国 D.代表儒家文化的字:和、社、空、德、法 4.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 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 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5.出版社若要为卓别林的电影剧本《摩登时代》设计插图封面,插图的风格要与剧本的风格一致。以下最能让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 A.莫奈    B.塞尚    C.凡·高    D.毕加索 6.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孕育出了了各不相同的经济政策。以下言论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大行其道的是 A.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B.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经济事务的最佳裁判者,自由竞争和致富的欲望可以导致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7.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人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 )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9.“我不是靠一篇论文一举成名的,从儿时起,我就努力理解历代先贤哲们的思想,为的是使自己博学起来。艺术家应为推进人类文化作出贡献,否则就是一种耻辱。”在贝多芬的作品风格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B.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C.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概    D.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巨大作用 ②.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③.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科学认识 ④.后者都对前者进行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11.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12.下图是“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该分析及预测反映了:  A.“电气时代”,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C.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 D.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 13.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 A.文人山水画派 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 D.风俗画派 14.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15.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16.人们通过中央电视台及时快捷地知道了胡主席访日、汶川地震、2008北京残奥会等资讯,这 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功能 A.娱乐性 B.艺术鉴赏性 C.普及科学知识 D.新闻性 17.恩格斯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所述的现实与下列哪一类文学的产生密切相关( )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社会主义文学 18.“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 A.莫奈 B.凡.高 C.毕加索 D.顾恺之 19.19世纪后半期,受光学发展的影响,一些画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应该从光的角度来观察,一切色彩皆发源于光,光和色成为他们研究的中心课题。这些画家属于( ) A.古典主义画派???B.印象主义画派???C.现实主义画派??? D.浪漫主义画派? 20.中国史籍中多有对游牧民族的记载:“(匈奴)逆天理,……以盗窃为务,……茍利所在,不知礼义。”——《史记》;“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汉书》: “(回纥)贪婪尤甚,以寇抄为生。”——《新唐书》。对这些史料的解读,以下选项何者较为适当? A.游牧民族限于自身发展水平,向往农业民族的富庶,常以劫掠的手段取得经济利益。 B.这些记载出自中国正史,是农业民族对于游牧民族的恶意污蔑,并非实情,不足采信。 C.正史记载反映了农业民族的价值观,但应考虑游牧民族的立场及游牧社会的经济特性。 D.盗窃以及劫掠等手段虽不光彩,但客观上推动了游牧民族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21.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 (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22.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23.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的需要,上海符合这一需要的因素有 ( ) ①上海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 ②上海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③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④上海临近富饶的江浙地区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交往是人类创造文明中的重要活动。下列关于文明交往总体趋势的论述最为恰当的是 ( ) A.单向直线 B.双向互惠 C.多向互动 D.共存共赢 25.阅读下表(据世界银行1965年和1993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注]1993年11月,欧共体为欧盟所取代。 表中数据说明 ①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 ②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有所发展 ③欧盟的经济实力在1993年已经超过了美国 ④日本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较为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中国自身特点是决定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导因素之一。 C.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应注重从内外双重因素综合展开。 D.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27.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8.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重在对社会的写实和对生活的再现 B.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 C.借助“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29.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一部作品:“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红与黑》       D.《约翰·克利斯朵夫》 第II卷(非选择题)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害民智为第一要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余之从事革命,以为中国非民主不可。其理由有三:既知民为邦本,则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此自学理言之者也;满洲之人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亡之痛,二百六十余年如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君民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暂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事实而言之者也;中国历史上之革命,其混乱时间所以延长者,皆由人各欲帝制自为,遂相争相夺不已,行民主之制,则争端自绝,此自将来建设而言之者也。有此三者,故余之民权主义,第一决定者民主。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在实现民权的前提和步骤问题上,梁启超和孙中山的看法有何不同?(8分) (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看法进行分析评论。(4分)要求:史论结合 31.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8分)  1、从上述图片中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应包括图片的历史背景、主要寓意)。(6分)  2、观察以上两幅书影,任选其中一幅撰写说明词(应包括时间、制定机构和历史地位)。(6分)  3、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应包括时间、事件、影响)。(6分) 32.自强运动(13分)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2分) (2)结合特定时代背景,你认为这个“基本设想”的出炉是否有其必然性?阐述理由(7分) (3)谈谈你对“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的理解。(4分) 试卷答案 1.C2.D3.D4.C5.D6.C7.A8.C9.A10.A11.D12.C13.B14.C15.C 16.D17.A18.C19.B20.C21.C22.C23.B24.C25.D26.C27.D28.C29.B 30.  31.  32.  时代背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从内忧外患中起步,当时顽固保守势力依然强大,只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