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历史岳麓版选修一综合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2.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①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③主张神父可以娶妻 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  ①任用汉族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④接受汉族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5.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④两国统治者都把发展资本主义放在首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7.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也就是强调(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 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 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 8.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 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 9.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却答应每年给辽送岁币。这说明( ) A.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边境的安定    C.北宋以礼治国 D.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 10.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11.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日本出现新兴地主 ②明治维新开始 ③倒幕力量取得讨幕密诏 ④西方列强打开日本的大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12. “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使秦国( )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 13.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 A.十二铜表法 B.陶片放逐法 C.雅典公民法 D.公民大会法 14.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B.是一股进步的爱国民主思潮 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5. 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A. 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16.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 17.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斯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18.在赐爵制度下,官吏选任的主要标准是( )。 A.血缘亲疏 B.门第高低 C.功劳大小 D.分数多少 19.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范仲淹改革 20.造成北宋初期兵丁数额年年增加的因素并不包括( ) A. 政府将各地流民编入军队     B. 挑选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C. 边防大量屯兵以应付辽的侵扰 D.“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 21.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22.王安石曾用“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诗句歌咏“徙木赏金”之举。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B.打击破坏新法者 C.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D.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 23.面对危险的形势,光绪帝和维新派没有自己可依赖的军队,也不敢发动群众,最终选择拉拢当时掌握新建陆军的人物 A.袁世凯 B.李鸿章 C.荣禄 D.陈宝箴 24.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25.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①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③主张神父可以娶妻 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三: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3分) 28. (10分)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 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惟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 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有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 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们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 (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2.B?????? 解析:④“先定论”是卡尔文的主张,①②③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3.A?????? 解析:反对教会、反对神权不等于“反对宗教信仰”,包含③的选项排除。 4.D?????? 解析:从陶俑的服装看,比较明显得出的结论是胡汉服装融合,从而再推论出这是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故③④可以成立。 5.C?????? 解析:②中的“没有出现革命形势”和④中的“都把发展资本主义放在首位”表述有误,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较弱符合两国的情况。 6.D?????? 解析:1878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代,儿童拍球游戏用的新事物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题中涉及10种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结果。10个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等,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但和这份材料还有些距离。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维新时期,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日本封建文化的改造。 10个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等,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但和这份材料还有些距离。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时代,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答案:D。 不过,10种新事物的一一列举,并不能彻底否定A和完全吻合D。存疑。只能说题干问的是“主要”反映了,比较而言,D比A要更为贴切一些,而且材料本身体现的也是儿童广泛地接受新事物,这也属于文明开化。 7.C?????? 解析:这里的“法”指法律而非变法,法家尽管也讲“法不阿贵”,但“法”是约束不了最高统治者的,反而是国君维护统治的手段,所以AD错误。 8.C?????? 解析:列宁的话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农民人身获得自由的时候得到一块份地但要付出比当时地价还高几倍的“赎金”,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所以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9.B?????? 解析:军事上取得胜利,反而要送岁币,体现北宋被动防御的方针,A C D表述错误。 10.A??????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特殊地方在于它是一场建立在武装倒幕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倒幕派及明治政府都与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造成改革不彻底,保留封建残余,建立天皇制的最主要原因,BC表述不准确,D是表现不是原因。 11.D?????? 解析:幕府统治危机首先表现在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阻碍,然后又出现了外部危机,接着才形成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后开始改革,因此D正确。 12.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卖买”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保护,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3.B?????? 解析:A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与题意不符,可排除。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即为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14.A?????? 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表述明显错误,BCD均正确。 15.A?????? 解析: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题选A项。 16.A??????17.B?????? 解析:A是主要原因,C是梭伦为夺回萨拉米斯岛的一次行动,D指梭伦获得了改革的权力,从而开始改革。B激化了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梭伦改革的直接原因。 18.C?????? 解析:赐爵制度就是“按功授爵”。 19.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森林民族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和所学史实指的应该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0.D?????? 解析:收编流民、加强禁军、对辽用兵都会造成兵丁数目的扩增,D是军事部署,仅涉及军事重心的调整,与兵员增加与否无关。 21.D?????? 解析:四项主张中只有“变法”才是根本,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 22.C?????? 解析:这是在新政实施前的行为,因此与BD无直接关系。A也是目的之一,但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推进变法,所以C为最佳选择。 23.A?????? 解析:简单识记题。 24.D?????? 解析:ABC都是日俄两国改革的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只符合日本,因此D错误。 25.B?????? 解析:④“先定论”是卡尔文的主张,①②③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26.(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7.(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2分,如只答贵族奴役穷人得1分) (2)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分);特点:财产与政治权利相结合。(1分) 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的途径;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3分)?? (3)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1分) 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任答两点,得2分) 28.(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29.(1)理念:节制,中庸和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分,要求按顺序回答) (2)同:都废除贵族特权,并按等级享有政治特权。(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商鞅变法按爵位高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2分) ???? 不同:在工商业方面: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而商鞅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4分)对待人民方面:梭伦改革倾向平民,保障平民的自由和权力,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则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强化中央集权。(4分) ???? 影响:西方形成民主政治;东方形成中央集权政治。(2分)? 、 30.(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