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18题)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井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张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2011年4月吉安二模31题)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 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 D.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 5.(2011年1月辽宁锦州高二期末29题)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6.(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0题)2009年国防科大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成功,2012年该计算机运算达到每秒2507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电脑。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战略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以下是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生动地说明  ①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在航天科技方面,中国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中国打破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D.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9.(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21题)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10.(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2题)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1.(2012年 1月济宁市高三期末质检)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 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 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虽历经曲折,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13.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4.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15.(2012年3月江苏高考模拟19题)2008年5月18日,地震发生后的第六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四川省绵竹县遵道镇援建的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落成。该学校的落成体现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 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拔乱反正问题》 材料二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成成立 20年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 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 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两弹一星”是在“文革”十年中取得的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①;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③项;青藏铁路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后来进行改造,2007年全线通车。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三期,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历时17年。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能力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题干所给结论的理解。 3.C??????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才人培养的教育体系。 4.D?????? 解析: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原先是国外学习工作,但“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5.D?????? 解析:“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应该是指新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而能体现这点的应该是D项。 6.B??????7.D?????? 解析: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 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发射成功,故①错误;“向科学进军”是1958年提出的,后三幅图均不符合,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②,得出答案为D项。 8.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核国家的行列,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地位。 9.A??????10.C??????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的时间,这几项经常考到。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l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本题选C项。 11.A?????? 解析:注意时间:1958年;结合材料中15天即可扫除文盲的信息,可知犯了“左”倾错误。 12.B?????? 解析: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存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13.B?????? 解析: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社会热点是科技兴国, 解题的关系是对时间的把握。A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之后;C项提出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D项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比较分析理解能力。科技兴国是当今社会热点,考生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再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了。答案是B。 14.A?????? 解析: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遭到批判,A的表述明显错误。 15.A?????? 解析:希望工程的启动,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二、非选择题 16.(1)美国和苏联。(1分)两极格局。(2分)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2分)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3分)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4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7.(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