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模拟试题“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精练(三) 25. 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B. 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谓是假做出更大的贡献 C. 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26.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8. 下列说法全部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③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④至1979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A.创造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 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 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 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30.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 3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32.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3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4.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角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拒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5. 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漫画。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B.讽刺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 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36.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 25 D 可以采用排除法,这个命名体现出这四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看不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这一信息。 26、B 提取信息:题中主要反映了美、日两国趁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时候,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是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27、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主张在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阶级各阶层提出的不同的治国主张。 28、A 结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史实回答即可。 29.A 注意时间,这一时期的世界,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才成立新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而进行经济建设就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关键看新中国的实力,仅仅依靠苏联的力量,不可能会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排除B,新中国政策中,就有不称霸,中国不可能会谋求世界霸权,排除C,当时,三个世界的理论还没有出现,不存在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的问题,排除D。 30.B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广总督毛鸿宾找出种种理由阻扰铁路的修建,说明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故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描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包括修建铁路,毛鸿宾不可能是洋务派,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D两项的内容。 31.B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说明此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即器物);“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说明此人难以摆脱旧的传统。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这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 32.B 从材料信息“中华”“民国”“五色旗”可知这段歌词反映的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背景。 33.C 从材料信息看,1920年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扫除社会罪恶,说明陈独秀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 34.D 毛泽东的话主要论述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大量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历史背景。 35.C 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种铁质工具用来冶铁,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C的说法错误。 36.C 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①③④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②的说法错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改革,没有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度。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