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占香港岛是在 A.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后 B.清政府将林则徐撤职后 C.1841年扩大战争后 D.《南京条约》签订后 3、在西方列强中,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是因为 A.英国是西方的头号强国 B.中国禁烟英商损失最大 C.英国企图垄断鸦片走私 D.英政府想转移国内矛盾 4、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6、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7、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准确含义是 A.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的 C.主权部分丧失,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D.封建社会中包含着殖民地 8、下列中国主权在《天津条约》中首先遭到破坏的是 A.关税自主权 B.海关管理权 C.内河航运权 D.领海主权 9、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埠通商涉及台湾省的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和商船沿长江最远可达到 A.汉口 B.九江 C.镇江 D.安庆 11、《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I2、太平天国对所占地区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 A.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B.没有触动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C.部分农民得到土地或减轻了地租 D.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13、《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A.大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的尖锐矛盾决定的 14、《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 B.迫于当时的战争环境 C.地主阶级的反对与破坏 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15、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16、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7、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实质是 A.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18、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主张了解世界学习先进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19、《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愿望 C.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20、《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姓名 题号 一 二 总分     21 22 23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本卷共3个题,第21、22题各15分,第23题1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尊便, ——1853年杨秀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人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1859年洪仁干《资政新篇》 材料三 大平军占领宁波后,1862年英商怡和洋行档案中记载:“连—箱鸦片都没有卖得出去,” 材料四 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鳝直镇,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国定制.商货经过税 局.有—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知。” 回答: (1)太平天国后期,在江浙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5分) (2)与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 (3)你如何评价这一经济政策? 22、太平天国在占领武汉后,在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中间曾经发生争论。有人主张全军北上,直捣北京或取河南为业;有人主张全军东上,专意金陵.据为根本。据说北上是洪秀全的主张,东下是杨秀清的主张,最后则是杨秀清的主张取得胜利。太平军长驱东下,只用了28天的时间,就进军600公里,攻下金陵,建为首都。你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决策是否正确?试就所学知识发表你的看法。(15分) 23、略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C B A C C C A B C C D C A B C A 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15分) ①对商业实行保护,使太平天国所辖境内商业繁荣兴盛;对外贸易上,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建 立商业关系;严禁贩卖鸦片;鼓励外贸,但必须依法纳税。(5分) ②清政府抑制商业发展,太平天国保护发展商业。对外贸易上,清政协退让,太平天国坚持原则,平等交往。清政府承认鸦片合法化,太平天国却禁买鸦片。列强对中国贸易关税往往很低,并逃税漏税,太平天国要求列强依法纳税。(5分) ③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既有利于本国商业的发展,也打击了列强对中国的鸦片贸易的不法活动,保护了民族商业,维护了国家尊严,它的经济政策具有革命性和时代性。(5分) 22、答案要点:(15分)第一种答案:定都天京是正确的。(2分)① 南京为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2分)② 南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并使 清廷在经济上受到打击。(2分)③ 借助于有利地形(长 江顺流而下)和水师优势,可以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建立巩固根据地。(3分)④ 南北对峙,比流动作战大大增强了号召力。(2分)⑤ 北方是清廷的政治中心,军事力量太强,很难迅速取胜,易陷于流动作战。北伐失败就是一例。(4分) 第二种答案:定都天京是战略失误。(2分)① 没有借助有利形势全军北上,而是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使其卷土重来。(2分)② 北上便于充分发动群众,壮大自身力量,在全国形成更大的革命号召力。(2分)③ 北方是清朝统治的中心,占领北京,推翻清朝,才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终极目的。(2分)④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首都,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占领北京便于控制全国。(2分)⑤ 在军事上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勿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导致北伐失败。(3分)⑥ 较早定都,容易在自己队伍中滋生保守、享乐思想,必然影响到后来的军事战略,使自己的行动被“固守天京”这个压倒一切的任务所左右。(2分)(注意:本题重在引导学生发表观点,意在创新,不在追求标准答案。) 23、答案要点:(10分)鸦片战争后,割失香港岛,协定关税,开辟“租界”,规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3分)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把工业品倾销到中国市场并掠夺原料,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小农经济逐渐破产.(3分)。 此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3分) 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分)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也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化为现代文明,从农业宗法社会转化为工业法制社会,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 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下列关于其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消除“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提供动力②总理衙门成立—推行机构③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慈禧太后暂时支持—形成势力④“中外和好”局面的出现—外部环境⑤鸦片战争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2、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是否反对外来侵略的论战 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论战 C.是否废除中国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论战 D.采取何种方式维护清朝统治的论战 3、下列哪项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A.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B.清政府中央机构变动 C.建立近代化海军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4、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①从轻工业开始,进而发展到重工业②受国内封建顽固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始终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的有利条件包括①汉阳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②汉阳被辟为通商口岸,引进外国技术方便③受到列强侵略严重,自然经济瓦解深,可获得较多的廉价劳动力;④创办时利用京汉铁路将北方的煤运到该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回答6—8题 6、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通商口岸的投资经济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高科技产业 D.农业 7、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B、国外企业投资者的援助 C.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8、这时,你的行为代表着进步历史潮流,这说明你 为中国近代发展做出了贡献 B.登上了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 已成为领导革命的民族英雄 D、清政府封建官僚的代言人 9、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花园口登陆的原因有①沿海防守的清军溃逃②清军水师惨遭败绩③清朝水师主动放弃制海权④日军偷袭,清军毫无准备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0、《马关条约》体现出日本分侵华的特点有:①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②割地与赔款并重;③扶持傀儡与直接侵华并重;④侵略中国与侵略中国周边国家并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11、下列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侵略要求的是 今大皇帝准备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B、自后凡有传授习学(天主教)者,一体保护,其安分无过,中国官毫不得刻(苛)待禁阻 英国人民在各口岸并各地方意欲租地盖屋设立栈房、礼拜拜堂、医院、坟基,均按民价照给,公平定议,不得互相勒禁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各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 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被称为晚清三次新政,启动并推动了中国日期近代化进程,其中戊戌变法运动标志中国政治近代化起步。回答12—15题: 1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结合 C.给西方基督教披上儒学的外衣 D.利用孔子进行托古改制 13、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地、的论战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这场论战 改变了清潮君臣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心态 B、最先提出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 C、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首次正面交锋 D、首先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 14、百日 维新变法中颁布的新政内容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改革政体 B.撤并机构 C.改革财政 D.改革军队 15、戊戌变法突出的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9世纪末至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是晚清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总爆发,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运动。回答16—18题 1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 17、1900年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18、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在上个世纪,当西方世界沉醉在跨世纪欢歌声之中,中国正遭受八国联军的侵略、掠夺、蹂躏,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回答19—20题 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了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C.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20、《辛丑条约》鉴定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一重大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该部级别特殊 B.该部职能专门化 C.清朝对外交往的扩大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姓名 题号 一 二 总分     21 22 23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本卷共3个小题,第21题15分,22题14分,第23题11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功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将,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将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材,……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根据以上材料,扼要评述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要求:表达应当成文,限200字左右,超 过250字要扣分。 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有哪几种近代企业?(3分)简述其产生的背景,(6分),试述他们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这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1)试从日本的大陆政策及其对朝鲜的侵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4分) (2)这场战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4分) (3)当时各派政治力量,对此做出怎样的反映?(8分) (4)日本是一个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广大的中国,你认为中国应从日本获胜得到什么教训?(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A A B C A C D D B C A D C C D C 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15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但在当时的影响有限。未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5分) 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主要目的是镇压人民的反抗,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5分) 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但已有质的区别,他们不仅学习西方技术,更主要的是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但未形成这《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行动。(5分) 22、答案要点:(14分)外资企业、洋务派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3分) 鸦片战争后,外资开始在通商口岸和租界开办工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受外资企业影响,洋务派开始企业,受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6分) 外国在华企业虽然刺激了中国工业的形成,但他们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洋务派举办的企业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技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5分) 23、答案要点:(11分) 原因: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仍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派兵进入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撤军,反而继续大量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对中国影响:政治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导致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上,新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列强侵华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战后列强纷纷向清政府提供奴役性贷款,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从此,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一场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运和领导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农民为主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以光绪为代表的帝党,试图通过变法挽救危亡,维护统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屈辱投降,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不必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先进设备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的落后。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四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1--4题。 1、孙中山在1906年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中国近代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民族主义之所以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 A.它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C.它提出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D.它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孙中山说:“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为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就是……夺富人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是定地价的法”可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赞同 A.没收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4、旧三民主义 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5--11题。 5、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它 成立时间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6、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反对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 7、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8、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抱有幻想 B.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 C.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D.希冀和帝国主义维持“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 9、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0、《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原则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1、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有①以俄为师 ②民主共和 ③收回利权 ④实业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小党派在北京成立国民党。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12--14题。 12、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会创建共和国的使命已经完成 B.辛亥革命中许多立宪派人物混入同盟会 C.“二次革命”后同盟会内部出现分化 D.仿效西方政党政治以维护民主共和 13、1912年到1913年初的大选活动中,国民党获得国会多数席位的原因①宋教仁的积极宣传 ②同盟会过去的威望 ③孙中山的努力 ④人民群众的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袁世凯是活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15--20题。 15、辛亥革命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不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16、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①控制北洋新军 ②立宪派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扶植 ④革命党人的妥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7、袁世凯逼清帝退位,通电共和是为了 A.谋取临时大总统职位 B.结束清王朝统治 C.换取帝国主义支持 D.欺骗国内舆论 18、以下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其先后顺序是①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②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大总统 ④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9、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 B.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C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梁启超转为民主派 20、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选择题答题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卷共3个小题,第21、22题各15分,第23题1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袁世凯有很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发展。这样的一个政府将获得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摘自《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材料二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通商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从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税款的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它紧急需求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摘自《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的信》 材料三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摘自《英国公使馆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材料四 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正式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摘自《六国领事分别递交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所说的“临时措施”和“稳定形势的作用”的实质各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各国所采取的一致态度是什么?(2分) (4)列举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3分)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2、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它从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1)人们常形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各指的是什么?(4分) (2)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的原因。(3分) (3)一战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春天”,试分析其原因?(4分) (4)“实业救国”在20世纪初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思潮,试评其主张与实践(4分) 23、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反封建主义方面的主张异同。(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B D C C A A B B D A B D A A D C 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15分)(1)保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经济、政治特权。(2分) (2)“临时措施”是指截留关税,从经济上制止革命的发展。(2分)“稳定形势的作用”是指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2分) (3)干涉中国内政,制止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2分) (4)武昌起义后,调集军队准备武装干涉,截留海关税收;扶植袁世凯作为工具,迫使请政府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帮助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孙中山妥协,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3分) (5)帝国主义干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帝国主义为了 侵略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集团,来破坏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同时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4分) 22、答案要点:(15分)(1)“先天不足”指发展不充分,不健全,表现为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分)“后天畸形”指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2分) (2) 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过程被外来侵略所打断,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产生,没有充分的资本积累过程,造成先天不足。(3) (3) 辛亥革命的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北洋政府的鼓励: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各种实业团体的建立,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实业救国”的思潮,再加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这些使民族资产阶级大力发展实业。(4分) (4) “ 实业救国”其目的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具有进步意义。在其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4分) 23、答案要点:(10分)同:都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取带封建制度;(2分) 都着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2分) 异: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因循守旧的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新派主张和平方式,实行自上而下改革,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维新派不主张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要求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答出3点即可的6分,每点2分)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四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选择题符合栏 1、前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C、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文化上突破封建意识的束缚 D、西方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儒家传统道德,主要由于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并登上历史舞台 4、“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先进的知识分子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传播 5、“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最重要的成果是 A、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B、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 C、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提高了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 6、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 B、十月革命经验 C、中国阶级关系 D、马克思主义理论 7、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二七”惨案的发生 C、军阀和帝国主义的镇压 D、革命力量的相结薄弱 8、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④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中国存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中共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 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0、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则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A、对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缺乏认识 B、对国民党的性质和影响认识错误 C、对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认识不足 D、对统一战线及其中共的地位理解有误 11、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最大区别是 A、革命对象  B、革命范围  C、革命方式  D、革命前途 12、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相比较,五卅运动的新特点是 A、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者 B、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 C、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政治要求是工人斗争的主要目标 13、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 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C、②④ 14、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扩大了革命影响 B、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C、建立了革命军队和政权 D、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 1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根本原因是 A、共产党员在北伐军中的模范作用 B、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 C、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D、苏联的援助和指导 16、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②国民政府迁到武汉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⑤消灭陈炯明反动势力 A、⑤④①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④③② 1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的一些被侵略的权益是 A、海关主权  B、司法主权  C、租界主权  D、贸易主权 1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突出的成就是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中共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C、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 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和农民保持巩固的革命联盟 B、无产阶级必然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革命纲领 D、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20、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B、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C、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力量大大地超过了革命力量 D、国民党背信弃义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21 22 23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本卷共3个小题,第21、22题各15分,第23题1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一)中国惟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二)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三)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四)但是,这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在这一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应当在自己原有旗帜下行动,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合并,也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      ——《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材料2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四)以产业落后的原故,中国劳动阶级还处在极幼稚时代,多数劳动群众之意识,还停留在宗法社会,非政治的倾向非常之重……因此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中国目前革命之需要。(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共“三大”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共产国际对中共提出了哪些正确指导思想。(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2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 (3)材料1、2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有何相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4)材料提出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2、(15分)前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有何不同之处?概括指出前者对后者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影响。 2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C A D D D D D B B B B D C A B C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15分) (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但不能与国民党合并。 (2)工人阶级力量小,共产党力量弱;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要求;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国民党是革命政党。 (3)都主张实行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但保持中共在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说明中共制定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 (4)材料提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但材料中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为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启示: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是指导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统一战线是革命的法宝,但必须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2、答案要点:(15分)(1)不同:①前者是资产阶级分子掀起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后者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加入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封建的统治运动。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②前者的斗争目标是要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者的斗争目标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犯中国主权和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③前者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以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为武器反对儒学传统思想道德;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新思潮的主流。④前者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出路。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大促成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作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具有划时代意义。 (2)影响:①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思想,促使了中国人民觉醒,促使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救国救民道路,从而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去,青年学生成为运动先锋,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②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十月革命后完成了自身的世界观转变,大力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领导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 23、答案要点:(10分)见课本。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