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专题练习 复习提要: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的背景、措施及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史实并分析其作用;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史实并分析其影响;掌握“文革”开始、发展、结束的主要史实并分析其影响;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演进的史实并分析起影响;掌握有关祖国统一的政策、成就并分析其影响;掌握建国初和70年代以后外交政策的史实并分析其背景和影响;掌握建国后各时期的建设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依据是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将四大家族企业较为完整地接受与农村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减少阻力  B.稳定资产阶级  C 变革生产关系  D.加快恢复生产 3.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目的是 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C.促进社会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D.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4.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为稳定物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统一财经管理    B.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企业进行生产改革 5.土改后的农民和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农民不同之处是 A.不受封建剥削  B.组织互助合作 C.自由处理土地  D.大规模兴修水利 6.邓小平说,1957年我们开始犯“左”倾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7.1962年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所说的“出气”实际是指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8.中共八大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方针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1960年八字方针 9.《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下列内容与此不相符合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左图所示我国取得的成就是在:  A.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1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3.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城市  C.沿海地区  D.国营企业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不同点是 A.相互影响和推动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同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D.改革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 15.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意义是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在下列哪几个省? A.广东、海南  B.广东、广西 C.广东、福建  D.广东、浙江 17.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扩大对外贸易   B.发展经济   C.学习先进技术   D.平等互利 18.下列不是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的是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 ①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 ③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C.《告台湾同胞书》   D.《联合声明 》 21.香港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标志着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②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③香港人民从此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④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2.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 A.美苏争霸处于僵持阶段   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缓和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实行的原则包括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共同发展繁荣④进行民主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4.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表明中国在执行 A.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  B.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务实的外交策略 25.左图中与周恩来握手的是: A.罗斯福  ???????????? B.尼克松 C.田中角容   ???????? D.卡特 第II卷(非选择题,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共计3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也明确指出:“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认为应对私人资本主义限制的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进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完全错误的。” 材料二 进入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急速转入高潮,其中北京仅用10天就完成了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私营工业企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企业人数的89%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纳入了公私合营。 ──摘自《走向历史的深层》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认识及其实践。要求:表述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 ? ? ? ?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1200万吨 材料二 1956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实现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 材料三 1956年7月 17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计划必须建议在平稳和可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能力,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 材料四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开始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指标变化情况。( 3分) ?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二五计划酝酿过程中指标起落变化的原因。( 4分) ? (3)从二五计划酝酿,到“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分) ?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现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重大繁荣。??????? ──摘自朱镕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4分) ? ?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4分) ? ? ? (3)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5分) ? ? ? ? ?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4分,共计40分。 29.1953年~1956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什么?并说明产生这一趋势的历史条件和结果。 ? ? ? ? ? ? 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旧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领域从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变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 ? 31.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的政策,70年代美国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产生这两种决然不同的对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应对的?产生什么效果? ? ? ?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D?D?B?C?C?A?D?C?B?A?C?A 题号?14?15?16?17?18?18?20?21?22?23?24?25?得分 答案?B?B?C?D?C?D?C?B?C?C?C?B? 二、材料解析题 26.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2分)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共中央确立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和限制的正确方针,(2分)并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2分)中共的认识符合实际,但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速度过快,涉及面过大,(2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但是实践中出现的不良问题同改造的成就相比是次要的。(2分) 27.(1)第一个方案指标较低,第二个方案大幅度提高,第三个又降低,比较适中。(3分) (2)原因是1955年底,三大改造进入高潮,一些领导部门出现急躁冒进的情绪,因此出现加快建设速度的第二个方案。(2分)后来,周恩来同志反对冒进,力主制定计划要实事求是,不能超越现实物质条件,因此出现放慢建设速度的第三个方案。(2分) (3)启示:一是制定经济计划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要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3分) 28.(1)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地区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和缩小东西部差距(2分);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内地经济。(2分) (2)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2分)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面的需要。(2分) (3)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一带受到列强侵略,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列强投资多在东南沿海;(1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在沿海一带;(1分)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集中在沿海一带;(1分)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1分)以后西部工业虽有很大发展,但改革开放后20年东部经济特区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1分) 三、问答题 29.根本趋势: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分) 历史条件:①政治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4分)②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等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以全面恢复发展。(4分)③国际上: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进步和平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4分) 30.旧体制突出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2分) 评价:建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2分)但也存在严重弊端。(2分) 变化: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2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2分) 理论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2分) 31.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是国际关系的最大特点,(2分)为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美国对社会主义实行“冷战”政策,支持国民党盘踞台湾,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的政策。(2分)70年代,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分)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有利于美国对抗苏联,因此,美国需要同中国建交。(2分) 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一边倒”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外交策略,(2分)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70年代中国与美国建交了外交关系,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遏制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推动了台湾问题的解决。(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