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解决支付给辽夏岁币的财源 4.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5.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 A.先北后南 B.内外相制 C.强干弱枝 D.兵将分离 6.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  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 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7.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 8.北宋科举制的发展,其作用不包括 A.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B.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C.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D.为一般人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 9.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B.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C.官越多,行政效率越低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含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材料2: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中国通史纲要》 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其后果。 三、问答题(共10分) 12.概述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特点,并分析说明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A 5.C 6.C 7.A 8.D 9.A 10.D 二、11.(1)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巨大。(4分)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地方官吏,科举录用名额增多,究其根本原因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其结果: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6分) 三、12.措施:解除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与枢密使互相牵制,实行更戌法,建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监督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将司法权收归中央。(4分) 特点:从皇帝直接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政、财权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导致积贫积弱。(3分) 原因:接受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同时他自己也正是通过兵变夺权的,因此特别注意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消除地方割据隐患。(3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