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B.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C.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D.三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3.从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4.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 C.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5.隋唐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沿袭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A.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B.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得到完善发展 6.唐朝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 A.府兵制容易导致将帅拥兵自重 B.藩镇割据严重,兵源严重不足 C.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遭破坏 D.以庸代役的实行,农民有了空余时间 7.下列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B.开始实行募兵制 C.增加了军府的数量 D.府兵地位不断下降 8.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进步之处主要是 A.农民向封建国家承担定量田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 D.人头税被废除了 9.唐朝中后期,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赋税负担 C.它适应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D.限制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 10.说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其主要依据是 A.剥削形式的转换 B.征税标准的改变 C.人身控制的松弛 D.征税对象的扩大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中叶以来)法制小隳驰,田亩之所在人者,不能禁其易卖,官授田之法尽废,则向之所谓输庸调者多无田之人矣。 ——《通考》 材料2:(杨)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主:土著;客:外来户),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贪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果利之。自是人不土断(以土地定户籍)而地著(依靠土地务农安居),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3:两税之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资产少者则其税少。曾不悟增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囷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变而终岁无利。……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徭税;效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输其一者,今过于二矣!虽官非增赋,而私已倍输。 ——《陆宣公奏议》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两税法。内容应包括其实施的原因、特点、作用和弊端。 三、问答题(共10分) 12.比较唐朝时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对封建统治的利弊。 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A 5.A 6.C 7.B 8.B 9.C 10.B 二、1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施,国家收入减少。(3分) 特点:以土地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2分) 作用: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遏制了官吏的盘剥。(2分) 弊端:出现了商业和农业负担不均的现象,导致人民负担加重,两税法并未解决土地兼并问题。(3分) 三、12.利: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募兵制由国家供应衣食,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6分) 弊:府兵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农民负担沉重,影响生产,易出现士兵逃亡现象,影响战斗力。募兵制的士兵是职业兵,将帅易形成隶属关系,形成军阀割据局面,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