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1讲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大题预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Every truly repentant(adj.后悔的,悔改的,有悔改表现的)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sion(n.免除)of penalty(n.处罚)and guilt,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n.赎罪券)。 ——Disputation of Doctor Martin Luther on thePower and Efficacy of Indulgences byDr.Martin Luther(1517) 材料二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材料三 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4日)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个观点更激进,为什么? (2)这些宗教主张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马丁·路德:灵魂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购买赎罪券。 加尔文:得救在于上帝,发财致富是上帝的恩赐,应予以肯定。 加尔文的观点更激进,他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2)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神学和教皇的权威,为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思想支持。 (3)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 信仰问题不能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 ——耶稣会一位理论家 请回答: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 (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的实质各是什么。 答案 (1)材料一: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地位。 (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英国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的传播及影响。 (3)材料一: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材料二:巩固天主教的神权地位。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马木路克在训练 材料二 包税制使农民在经济上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据埃及历史记载:“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处罚他们。”这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是最反动的因素。但也有人认为包税制节约了征收成本,提高了收税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制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中期之前埃及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 (2)材料二是对当时包税制的两种不同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3)拿破仑统治埃及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当时埃及是封建的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马木路克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盛行包税制,社会经济落后。 (2)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它反映了包税制的不同层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赋税制度。奥斯曼只关心在埃及的统治和收缴的赋税,对其来讲,包税制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确保赋税收入的手段。但是,马木路克获得包税权后,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控制了农民的人身自由。农民地位的沉沦,严重破坏了埃及农业的进步,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马木路克竭力维护封建统治,争战不休,成为阻碍埃及社会进步的最反动的因素。 (3)废除包税制,由法国人负责征税。目的是巩固法国在埃及的统治。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9年,阿里颁布法令,规定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对宗教地产的证件重新查验,把那些没有地契或地契不合规格的宗教地产收归国有。接着,开展土地普查,没收了许多违规的宗教地产。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为了彻底消灭马木路克势力,于1811年3月1日以任命他儿子出征为名,邀请马木路克头目参加在撒拉丁堡举行的任命仪式。当这些头目进入城堡后,穆罕默德·阿里便下令关闭城门,将他们一网打尽,统统都杀了。这就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撒拉丁城堡大屠杀事件。 请回答: (1)阿里在上述材料中做法的原因是什么?目的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上台后是如何逐步削弱和打击宗教长老势力和马木路克势力的? (3)这一做法的结果如何? 答案 (1)原因:宗教长老阶层势力日益膨胀,逐渐成为骄奢淫逸的封建主,威胁着阿里政权;阿里上台后,马木路克仍控制着国计民生,对阿里政权构成威胁;阿里土地改革,废除包税制,遭到他们反对,马木路克起兵叛乱。目的:解除宗教长老阶层和马木路克对其政权的威胁,巩固统治。 (2)①没收违规宗教地产。②颁布法令,没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的土地,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规定包税人必须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③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歼灭马木路克的残余势力,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④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将其中一半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另一半土地作为官田租给农民耕种。 (3)消除了宗教长老阶层和马木路克势力对阿里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第2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大题预测 1.(2008·济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重大:《解放宣言》仅关系到美国的少数黑人,而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则涉及到在俄罗斯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材料二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推动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并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美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需要的东西。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同背景是什么?相同影响又怎样? (2)据上述材料,指出在俄、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国各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1)背景:工业文明的冲击、封建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历史人物的促进。 影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利于本国的现代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迅速迈向帝国主义。(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俄国:劳动力(农业原料、资金)问题。 日本:科技教育(文明开化)、殖产兴业。 (以上两问答对任意1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这名知识分子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2)你同意材料二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致使农民生活贫困,处境悲惨。农奴制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看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2)同意。因为这次农奴制改革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农民要缴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购买。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日本《维新政体书》 材料三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他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2)材料一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1)文明:资本主义文明(西方主要国家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资本主义文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表现:农奴制度、沙皇专制度。(2)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3)由君主专制改成君主立宪制。表现在:宪法规定设立帝国议会,由议会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材料二依据的原则是封建等级;材料三依据的是近代法律。(4)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答案 (1)设立议会,实行民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通过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发展缓慢。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