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贵族的特权制度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选B。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真正主宰欧洲一切的是天主教会神学思想,所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2.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著名的作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是被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的薄伽丘 B.主要内容是10名男青年在乡间的10天里讲的100个故事 C.该作品是作者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D.作品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十日谈》,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的正误。《十日谈》是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散文故事集,而不是长篇小说。 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加尔文 解析:选A。从情景中可知此人反对繁琐的宗教礼仪,主张因信仰就可以得救,这是马丁·路德的主张。 4.“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 A.《九十五条论纲》 B.“先定论”说 C.“因信称义”说 D.《基督教原理》 解析:选B。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本题的有效信息是“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然后对照教材“先定论”的解释加以比较,从而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材料2: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材料3: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4: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作品  请回答: (1)据前三则材料,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4中的几幅作品与文艺复兴前的绘画相比,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4中的几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 解析:解答本题要精读材料,明确图片的共同特点,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回答。回答第(1)问时,主要是抓住关键词“人文主义”,然后结合教材回答;第(2)问只要明确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就能看出他们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第(3)问是考查文艺复兴的背景。 答案:(1)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和以人为中心。 (2)都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反封建斗争,肯定人的价值和强调人的决定作用。②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③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一、选择题 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理解材料的含义。中世纪,欧洲人类的“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即人们的思想和对外界的观察都处在封建神学世界观的统治之下,即,“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而改变这一现象的是文艺复兴,即从思想上解放人们,然后可推断出根本原因是A项。 2.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 A.否定教会的作用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 C.肯定人的作用 D.宣扬了等级观念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十日谈》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从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 3.右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太人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作意在(  )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解析:选A。《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从画面看来,人性被表现出来,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 4.某中学开展了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小王准备参加这次活动,他给自己选了以下几本书进行研究。你认为他所选的哪本书存在问题(  ) A.《圣经》 B.但丁的《神曲》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彼特拉克的《歌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B、C、D三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弘扬了人文精神。《圣经》压抑人性,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 5.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表现一个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A。材料信息表明,这段话的作者认为,人不需要皇帝和教皇的指手画脚,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事,旨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6.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从属于国家 解析:选A。在宗教改革之前,《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教皇,教皇是最高的权威,而从材料信息看,《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这也就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圣经》。 7.2012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5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解析:选B。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即人们可以不通过教皇,自己就能和上帝沟通,这实际上强调了人的独立性。 8.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解析:选B。加尔文的先定论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的,其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2011年是莎翁诞辰447周年,以“永远的莎士比亚”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缓缓拉开序幕。 下图即是演出的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该剧也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三十七部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2: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 (2)材料2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第(1)问应从《仲夏夜之梦》的内容,分析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第(2)问应围绕马丁·路德主张不要盲目听从教会说教方面作答。第(3)问应从文艺复兴推动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精神传播方面分析。 答案:(1)人文主义精神。依据:材料中莎士比亚作品《仲夏夜之梦》展现了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体现了对现世生活美好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的失误 莎士比亚可以说是世界最为著名的大文豪,人们称其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可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著名悲剧。剧中丹麦国王的弟弟怀有杀兄篡位的阴谋,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他毒死,从而引出王子复仇的动人故事。莎翁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错误:水银不会致人死命。我们姑且假定国王曾经患过中耳炎并造成耳膜的穿孔,“无孔不入”的水银能通过穿孔流经咽喉而到达胃肠,但分子状态的水银不会产生毒性,更不会将人毒死。一般听说的汞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气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银在常温下绝不会蒸发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气。 在另一部名剧《裘里斯·凯撒》第二幕第二场中,凯撒问勃鲁托斯:“现在几点钟啦?”勃鲁托斯回答说:“已经敲过8点了。”可是能够敲点报时的钟,是在凯撒被刺后约1400年后才发明的,准确点说是1335年首次在意大利米兰制造的。 以上这些,莎士比亚当时一定没有想到。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