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联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从中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都是对邓小平这段话的正确解释。 2.烟标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纸上,种类繁多,图文精美,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载体。下面这枚烟标反映的史实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解析:选B。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解析:选B。由材料中的“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可判定应为苏联解体之后,而A发生于1970年,故排除;材料认为中国是除俄罗斯之外美国在太空中的对手,而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可排除D项;而“神舟”五号早于“神舟”七号,故选B。 4.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A、B、C三项都不是领先于世界的,只有D项符合科技世界之最。 5.2012年2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给谢家麟、吴良镛两位院士颁发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这则材料说明(  )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 ②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③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也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大举措,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6.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两者的共同宗旨是(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 D.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宗旨。无论什么方针政策的制定必然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而胡锦涛“十七大”报告的主旨也是强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必然是两者的共同宗旨。 7.“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  ) A.毛泽东从根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一基本方针 B.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 C.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 D.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 解析:选C。注意题目设问指向是“直接原因”,恶意篡改和歪曲“双百”方针的正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实行的是文化专制。 8.下列是某个时期内流行的“样板戏”,对于这种“样板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B.“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C.“样板戏”的做法是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 D.“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摧残 解析:选A。“样板戏”的出现是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的体现,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发展,但用“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不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 9.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  )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观众对“百花奖”选票的热情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A、B、D的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题目的要求,故应排除。 10.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8月19日向祖国汇报“重点国产影片推介庆典”在京西宾馆成功举办,30部高质量的献礼影片闪亮登场。而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巴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等八个“样板戏”。这充分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该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解析:选C。在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批具有重要艺术水准的艺术作品涌现。而1969年处于文革时期,“双百”方针受到破坏,这充分说明了政治环境对文艺兴衰的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只看到表面现象,表述不正确。D项仅仅表明了1969年出现八个“样板戏”的原因,比较片面,故排除。故答案选C项。 11.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D.“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解析:选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1966年,D项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A项属于新时期;B项属于文革时期;C项属于建国初期。 12.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 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 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 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解析:选D。“上山下乡”运动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发展的反映。中央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的主要原因,也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不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全面建设时期实施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解析:选D。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扫除了占国家人口大部分比例的青壮年文盲,这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14.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百家争鸣 B.文化大革命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 解析:选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排除A、D两项;B明显不正确。故选C项。 15.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科技三下乡”、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 D.“863”计划、 “革命样板戏” 、 “三个世界划分”、 “希望工程” 解析:选B。题干强调的是“教科文发展”。“和平”赎买、“东方魔稻”、 “三步走”属经济发展范畴。“上山下乡”、“和平共处”、“三个世界划分”属政治范畴。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2: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3: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4:“神舟七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和材料2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材料3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4分) (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紧扣原子弹的研制、杂交水稻的培育,并说明这些科技成就的影响。 答案:(1)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力更生、汲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2)水稻杂交技术。 (3)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京知青之歌》(节选):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材料2:《1957年~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年) 1957 1960 1965 1971 1997  学校数(所) 229 1289 434 328 2170   材料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育部1998年《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2分析我国各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原因。(6分) (3)对我国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4分) (4)结合材料3分析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4分) (5)结合材料4分析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为此教育应该做出怎样的改革?(4分) 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1、2中寻找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即可。第(2)问要根据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比较,进而对教育的发展变化作出概括,并结合课本知识对原因作出分析。第(3)问要基于第二问中的变化进行回答。第(4)问要从材料4中进行分析即可。第(5)问既要考虑材料4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结合我们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答案:(1)教育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偏差。 (2)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是由于当时的“大跃进”运动等造成的;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说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教育受到严重破坏。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说明“文革”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要重视教育;实事求是,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4)现代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间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 (5)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必须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