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 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百花齐放”主要适用于文艺领域,而“百家争鸣”主要适用于科学领域。 2.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解析:选C。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文艺的繁荣局面的到来。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解析:选D。“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4.“双百”方针重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始于(  ) A.反右派斗争开始后 B.“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C.“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D.改革开放开始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百花齐放”是从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1956年毛泽东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材料2: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 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2讲话的历史背景。 解析:第(1)问要据材料的有关内容归纳概括;第(2)问要注意结合必修1、2的有关内容和课本内容加以思考。 答案:(1)中心问题是阐述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方针政策。相同之处是强调学术思想的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 (2)毛泽东讲话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刚确立,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邓小平讲话的背景是:“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党要恢复文艺学术等领域的正确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一、选择题 1.“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③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诞生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展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 解析:选C。从材料中我们知道“双百”方针是党领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但不是什么思想都可以传播,例如资本主义反动思想就不能传播。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解析:选A。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题眼在于“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 4.某班学生高冉的爷爷说:“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我们只能看到这些(下列)影片,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片,看韩剧等,丰富多彩”。“那段日子”的文化生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文艺界“双百”方针难以推行 解析:选C。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那段日子”应该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文革”时期,因为“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造成“双百”方针的难以推行,因此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方面。 5.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沙家浜”、“红灯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可看出“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革”中的景象。 6.“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惨遭摧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拒 B.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 C.“八亿人民八个戏” D.“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完全停滞 解析:选D。“文革”十年,我国文艺事业虽遭摧残,但并非完全停滞。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主要归功于(  ) A.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实施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解析:选C。改革开放后,文艺领域清除了极“左”路线,“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实施,推动了文艺工作的繁荣。 8.“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哲学观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2 :“文革”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视野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3与材料1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第(1)问需要从毛泽东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其实质。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到文艺工作者受到迫害,是“双百”方针受到冲击。第(3)问是不同的时期对“双百”方针的作用的认识,材料3的认识相比材料1更深刻、更全面、更具体。 答案:(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2)反映了文革中文艺工作者被迫接受劳动改造,“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 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材料3是对材料1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