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 1.(2012·温州八校联考)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2.( 2012·湛江模拟)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A、日本门户打开了 B、改革时代到来了 C、民主政治建立了 D、扩张战争开始了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3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2分) 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有何主要表现?(7分)  (l)材料一中 “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他阐述了怎样的宗教改革理论?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4分) 10.(2012·吉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1.阅读下列材料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辩(者)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回答: (1)指出“论者”与“辩者”的基本观点。(4分) (2)材料中所言“中国之当改革”“失于急激”“新政反增其害”各有何史实依据?(3分) (3)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论者”与“辩者”的看法不同?(3分) 12.(26分)阅读材料。 回答题目: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造成中国历史上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8分) (2)康有为的改良运动和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几乎是同时开展的,但是最后革命取代了改良。请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折这两者的消长变化过程。(1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B.题目是个逆向选择,“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措施。 线索。 求税负的均衡”等进行全面概括。 (答案)目的:增加政府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6分) (2)特点类试题要材料分析。“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可以看出按比例纳税;还要注意缴纳的载体,以及地税的构成等方面入手。 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如近代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资金、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解决。 (4)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  (2)印刷术。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 11.解析:第一问中,我们要善于理解题意,即闭关到开放,也就是从封建到资本的转变,其次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答案。结果是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走上繁荣富强的国家。第二问中,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共同原因在于两国民族危机深重,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但改革结果完全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民众态度、文化传统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3) 原因:每个人观察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历史事件本身具有复杂性;“论者”与“辩者”对变法所持的立场不同。 13.答:(1)中国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屈从暴力而拒绝改革;不善于妥协;抵触向外国学 w.w.w..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