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24题)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2.(2012年3月聊城市一模16题)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 3.1903年,山东第一份(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启迪民众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2011年10月广东六校高三联考17题)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后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6.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①④ B.② C.②④ D.②③④ 7.(2011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26题)“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 8.(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28题)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9.(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32题)形象资料也是一种语言,述说着时代变迁。下列资料中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当今社会生活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是( ) A. B. C. D. 12.在近代中国,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千龙网2006年8月24日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包括( ) 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 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五四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在一次反映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巨变的图片展中,有一块展板展出了如下四张照片,其中与这一主题明显不符的是( ) A. B. C. D. 1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24题)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唐代“开元盛世”时,出现了手写报纸,即报状。报,古义是发布公告;状,古义为官方发布的文书。报状,也称做“邸报”、“邸钞”、“状报”、“进奏院状报”等。主要报道宫廷动态,包括皇帝、宰相、大臣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传播范围只限于京师,甚至只有京官才看得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版)》 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一些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嘉庆二十年七月一日(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此后,各国传教士相继在南洋和中国境内创办了一批中文报刊。……据统计,从嘉庆二十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外人在南洋和华南沿海地区共创办近代报刊17家,其中中文6家、外文11家。这些报刊从内容到形式已明显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邸报。它们有消息,有通讯,有评论,文章中的新闻要素比较明显,其读者也是一般民众,有广泛的社会性。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三 虽然,从文化上之全体以观,外报在我国,关于科学上之贡献,当然为吾人所承认;惜以传教为主要目的,是去一偶像而又主一偶像也。且流弊所及,一部分乃养成许多‘Boy’式之人材,舍本逐末,为彼辈之走狗,得不偿失,无过于此。若就近日之外报言之,几一致为其国家出力,鼓吹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关于外交问题,往往推波助澜,为害于我国实大。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四  (1)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邸报与近代报纸的基本区别。 (2)围绕“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这件事,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各种评价,你赞同材料三的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17.(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33题)(12分)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二 1912年10月3日,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两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两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严昌洪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三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 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R·麦克法奈尔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4分) (2)材料二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材料三“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倾向是什么? (4分) (3)综上所述,影响人类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4分)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题中信息将“旗”看作是满清贵族的代表,体现出狭隘的民族观念,并未涉及民主共和的理念,②排除;20世纪20年代文明开化已成一股无法逆转的风气,虽然作者仍有旧观念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明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④亦可排除。 2.D?????? 解析:考查媒体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多的官员的丑闻以及其它政治相关问题通过媒体披露,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3.D??????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生活变迁。开阔民众视野、引导民众关注国事、启迪民众,解放思想? 、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都是近代报刊的影响,故选D。 4.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的飞机试飞成功,20年代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发展;B项1894---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C项互联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D项火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AC两项与20世纪初时间上不相符合,BD两项中最快捷的应是无线电通讯技术,故选B项。 5.B?????? 解析:题干描写的是西餐,西餐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而传入的。 6.C?????? 解析:注意时间:清末民初。图一是我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图三是我国传统的四合院,故排除①③。 7.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中铁路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铁路时代到来的先决条件是蒸汽机的发明,排除A。最早的火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早期的铁路事业最发达的是英国,排除B。铁路事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排除D。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低成本的特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9.C??????10.D??????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不大。 12.D?????? 解析:交通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影响着中国。 13.C??????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14.C?????? 解析:图片展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容,而C反映的互联网的发展是90年代以来的事。 15.D?????? 解析: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本题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6.(1)区别:前者是手写报纸,形式简陋;以官办为主,主要报道宫廷动态;传播范围及社会影响非常有限。后者以印刷为主,政府和私人均可创办;有专门的采写业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娱乐、科学文化等领域,文章中的新闻要素比较明显;传播范围非常广泛,民众成为主要阅读群体,有广泛的社会性;具备新闻报道、通讯评论、舆论监督、传播知识等基本功能,甚至成为宣传政治思想的主要途径,社会影响深远。 (2)答案一:基本赞同。外报的创办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传播,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但是,传教士办报纸的主要目的是传教,利用报纸对中国进行宗教文化渗透,服务本国政府,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作者能做到一分为二看问题,强调弊大于利,符合实际情形。 答案二:不赞同。虽然传教士办报纸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但是,作为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报纸在宣扬宗教的同时也促进了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使报刊不仅成为宣传维新革命思想、开通民智的重要媒介,而且满足了普通民众消遣娱乐的需要。外报在近代中国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远远超过其消极作用。 17.(12分)(l)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杜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形响;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袁世凯以法律条例的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2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 分) (3)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4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