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现代史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10月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月考22题)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2012年3月驻马店市一模14题)1957年中国国内某报刊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场,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恋恋不舍。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D.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3.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是指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 4.(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8题)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5年,l5岁参加工农红军闹革命(①),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等战役(②),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大生产运动(③);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④)……”这段文字的四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5.(2011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21题)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6.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7.(2010年11月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2题)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胡锦涛所说的党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理论 D.“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 8.(2010年10月广东信宜市高三摸底17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 ) 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A.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B.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9.(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2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0.(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9题)“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1.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 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 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1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3.(2011年11月福州八县联考10题)从“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一直到“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恐军演品牌,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姿态。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有(  ) ①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②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的重要目标之一 ④该组织成员国的合作目前仅限于军事、政治领域,尚未涉及经济等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3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5.(2011年10月淮安联考23题)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2题)(16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 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1分) 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 ——《周恩来选集》下卷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 在材料三中周总理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1分)它的提出有何意义?(1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3)依据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五 1990年—2006年,中国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固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2分) (5)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17.(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3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大量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猛烈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 ——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1)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出圈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自国民党“一大”提出“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起,《保障佃农改良租佃暂行办法》(1929年)《土地法》(1930年)《土地法施行法》(1936年)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同期近20年,政权更迭、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未休止。占据国家统治阶层的军阀、将领、政客、商人、地主和高利贷者,与土地利益纠结在一起,致使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富农经济萎缩,新式农垦企业没落不可逆转。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村经济处于徘徊、萧条之中。 ——《民国农业近代化的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 (2)材料二反映出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概括造成20世纪前半期农业未能得到顺利发展的原因。(6分) (3)简述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中国现代史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题要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弊端,而中国之前的经济建设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所以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以及中共八大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即D项。 “左”倾错误尚未凸显、经济工作中心仍为工业建设、主张农轻重并重而并非以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心,可判断A、B、C三项错误, 2.B??????3.D?????? 解析:三大改造和土地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大跃进”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经济建设方针。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确立的斗争对象是“走资派”。 4.D??????5.D??????6.B??????7.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是1961年提出来的,其提出来的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错误。时间上与题干不符。 8.B?????? 解析: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关说法是极端错误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这一史实,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反驳。 9.D??????10.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发生在1964年,②项发生在1965年,③项发生在1967年,④项发生在1970年,属于“文革”时期的是③④。答案为C。 11.D?????? 解析:可用排除法。ABC说法有误。村民选举不是选拔政府管理人员,也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农民解放以后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D?????? 解析:两者都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正确道路。 13.B??????14.B??????15.B?????? 二、非选择题 16.(1)主题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如“洋人的朝廷”、“傀儡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1分)说明了弱国无外交。(1分)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1分) (3)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苏联威胁中国北方;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5分) 影响: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任答对2点给2分,总分不超过2分 ) (4)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任选2点,总分不超过2分) (5)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分) 17.(1)原因:毛纺织业发展;农业雇工工资的低廉;对农副产品需求加大;(3分) 影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市场和劳动力;新贵族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3分) (2)现象: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衰落的过程。(2分)国内政局动荡(2分);传统经济结构的阻碍(2分);缺乏政府的有效保障(2分)。 (3)变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村合作化;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模式;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