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知识点 基础 中档 稍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 2 4 3 15  罗斯福新政 6 7 5 8 13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11  9 10 12  14 16 17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答案】A 【解析】从1932年这个时间直接判断,选项BCD事件都发生在该时间之后。 2.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答案】D 3.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人民资本主义,缓解社会矛盾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4.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攫取,有60%的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还有21%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社会购买力不断降低。这种情况是由 A.美国政府的政策导致的 B.自由资本主义本身导致的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的 D.垄断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 5. 2008年中国政府 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A.“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增加就业可以看出本题对罗斯福新政中增加就业措施的考查。 6.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7.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 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工业复兴相关内容的影响。选项A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新政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 8.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20世纪30年代面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度过难关。 9.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下列哪一经济学思想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放任”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是最可怕的事”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让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答案】C 【解析】选项C中“由社会来总揽”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10.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②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二战后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A。 1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3.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你认为这只“看得见的手”是指(  ) A.混合经济 B.国家干预经济 C.“新经济” D.福利经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看不见的手”意为市场经济规律;“看得见的手”意为利用政治力量干预经济的发展。 14.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英国 13.3% 28.8% 41.5%  法国 8.9% 23.2% 38.8%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15.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0分)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材料二: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 ——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5分) (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1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这个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指的是什么?列举二战后苏联对该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于该模式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人认为,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走向正确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是如何评价的?(7分) 【答案】 (1)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2分) (2)罗斯福。(2分)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2分) (3)模式:斯大林模式(1分)。人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评价: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例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严重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俄)的经济发展模式,主(1)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考查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及其特点。 (3)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以及苏联的改革。 18.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所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游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罗斯福 材料三: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院务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新华网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经济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2分) (4)根据材料四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