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45分钟规范化集训专题系列:专题七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试时间:45分钟; 第I卷(选择题)(30分) 1.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 顾问,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 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 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5.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6.《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 (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7.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8.判断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其主要理由不包括 A.革命派在政权内占有大多数 B.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C.颁布了反封建的法令措施 D.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9.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10.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11.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2011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上用“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十六个字概括了“福建精神”。下列时代精神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长征精神②五四精神③抗战精神④井冈山精神( )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12.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在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14.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我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15.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第II卷(非选择题)(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意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着手作答。) 17.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至少答出四点)这些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⑶中国未能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卷答案 1.D2.A3.B4.B5.B6.C7.D8.D9.B10.A11.B12.C13.A14.D15.C 16.(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胜利,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② 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 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17.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