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一、选择题 1.(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取得的地理大发现的成果有( ) ①发现绕过非洲南端的航路 ②到达美洲的沿海地区 ③开通绕过美洲南端的航路 ④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图示如下:  2.(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一过程典型地体现在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意大利 【答案】C 【解析】西班牙,葡萄牙并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相反却流入荷兰、英国等国家转化为资本,意大利并没有积极加入早期的殖民掠夺。故选C。 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历史学家反思对世界历史研究的角度,开始抛弃欧洲中心论的思想,尊重人类不同文明对世界历史的作用和影响。本题选C项。 4.(201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2题)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答案】A 【解析】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从时间上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情况。结合葡萄牙达迦马开辟通往印度航线的史实,可知葡萄牙人在印度等地殖民扩张,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5.(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4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过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答案】A 【解析】考查对英国崛起的理解。“无定数的机会”指的是除自身努力之外的,客观所提供的机遇,B、C、D都属于英国的主观努力,而A新航路的开辟使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给英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故选A。 6.(201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题27题)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一书中这样描述:“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A.在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体系下,人类各个文明逐渐被纳入了统一的整体 B.新航路的开辟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新开路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的灾难是作者要强调的主旨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材料信息可知,黄邦和认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不同文化日益融合;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故A、B、D表述正确;C项与材料信息相左,符合题意。 7.(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17题)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8.(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4题)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根据所学,寻金热和传教是新航路开辟的两大动力。分析各选项说法,ABC三项说法都不准确,A项寻找黄金与传播基督教两者无关联;B项主要是掠夺;C项说法本身错误。本题选D项。 9.(山东省滨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故选B。 10.(陕西省商洛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影响和史学观点。社会史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A正确。B是革命史观,C是全球史观,D是文明史观。 11.(2013年辽宁省本溪一中、庄河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33题)五百多年前,欧洲一批航海家开始了冒险的新航路开辟,而今天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联赛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简称西甲),那么从历史渊源上看,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 B.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两地形成共同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障碍 D.西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又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西甲是最大的荣耀 【答案】C 【解析】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美洲许多地区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12.(2013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题)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答案】C 【解析】通过对材料分析可知,铜碑的正面是西班牙殖民者站在自己立场对麦哲伦遇难的记述;背面是菲律宾人对麦哲伦遇难的记述。观点相左,反映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样的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点,联系各选项,应选C项,说明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13.(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3题)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制瓷技术进步 B.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C.新航路的开辟 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解析】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处于14——20世纪初,西方在15、16世纪出现了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东西方之间的海上商路。B项不符合史实,AD项没有体现题干考查内容。 14、(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贡德?弗兰克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白银,各有2 7000吨和5 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人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商品贸易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材料分析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材料中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这并没有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5.(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当地盛产白银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白银做货币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D 【解析】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根据时间、地域信息以及材料中的白银价格低廉可知原因在于殖民掠夺导致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班牙从而物价暴涨,选D项。 16.(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答案】B 【解析】考查西方崛起的原因。从材料的关键词“如果说”、“那显然忽视了”、“也没有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等即可知选择B项。CD均从属于B项。 17.(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支持①至④阶段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葡萄牙到达好望角 B.第②段: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第③段:法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D.第④段: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展。萄牙到达好望角是1488年,排除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1840年,不符合整个阶段的特征。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故B表述准确,故选B。 18.(湖北省宜昌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寓,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两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寓,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说明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东两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不能直接说明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19.(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史观。从材料中“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可知③正确;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可知①正确;从“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⑤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 20.(珠海市2013届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罚站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根据题干“……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分析,“新的时代”应指新航路的开辟,轮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21.(茂名市201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个隐含着对历史的某种价值判断。请问这个选项是 A.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B.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C.19世纪中叶的俄国 D.19世纪以来的美术 【答案】A 【解析】考察新航路的开辟 从题意要求体现出“对历史的某种价值判断”。BCD选项体现不出价值判断,只是对史实的平实的表述,不带价值判断,而A选项中“文明交往”则体现出对历史事件影响的正面的肯定,故正确答案为A。 22.(浙江省绍兴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测)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题中所涉及的公司出现于17、18世纪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不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排除④,选择A项。 23.(潮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5.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迅速过度。A项应包含在D项中,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开端,C项史实错误。 24.(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一书中创造了一个新鲜术语“世界正被抹平”。其中提到“柏林墙的倒塌”、“互联时代的到来”、“静悄悄的危机”、“冲突防范”等概念。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与世界最初走向“平展”相关的是 A.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B.人与世界被发现 C.东方从属于西方 D.华尔街的崩溃 【答案】B 【解析】考查世界一体化进程。材料中“世界正被抹平”等信息反映了全球化进程,其最初表现就是新航路的开辟,选择B项。 25.(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哥伦布开辟新大陆对美洲大陆的影响,根据所学,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肆抢夺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联系到本题,对于印第安人而言“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26.(浙江省金华十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符合上述言论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中国的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材料中的“狂热”指寻金热、传播宗教的热潮,本题选A项。BCD三项可利用材料“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等信息来排除,都没有获得政府的许可、人民的极大支持。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6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4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3分) 【解析】本题利用材料,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材料中所给出的信息,得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出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第3问从材料三,“60年前”、“30年前”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中国经历的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指第一次,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酌情回答。类似问题考查到较多,需要较好的掌握, 【答案】(1)影响:交往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阶级关系变动;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世界市场逐步形成。(3分)。 (2)英国原因:率先进行技术革命,开展工业革命;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2分)美国原因:重视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制度推动科技创新。(2分) (3)转型:第一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制度转型;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开始了经济体制转轨的探索。(4分) (4)启示:加强与世界各地交往,扩大国际市场;重视科技发展,增强创新能力(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引进国外科技,消化创新);加强科技制度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保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若答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201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41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农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诸如茶树、柑橘、樱桃等输入美洲。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 ——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二)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12分) 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物质文明的交流,正如材料所述的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精神文明的交流,特别是中国与欧洲思想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长;在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全球化不断发展。 3.(2013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39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分)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1900年前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 美苏冷战开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依据上表,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方面,概述20世纪上半期的变化。(12分) 材料三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 (3)为什么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8分) 【解析】第一问“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再结合1500年前后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回答即可。 第二问阐述变化主要是把材料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归类,再阐述其对社会的深远意义即可。 第三问分析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时要注意材料所阐述的角度:“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即可。 【答案】(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人类从分散孤立发展逐步走向整体世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总之,1500年前后人类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6分) (2)政治角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经济角度: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科技文化角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每个角度4分,共12分,每个角度回答两点即可) (3)可从三方面展开。 从欧洲的视角来看,如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结束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挑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从20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0世纪世界进入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的时期,1989年这种对抗局面在欧洲基本结束。(8分) 4.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史 观 解 读  ①革命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②文明史观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③全球史观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解析】第一问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了解,以及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符合革命史观的分期方法。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历史的掌握情况,这时期欧洲的主要变化和重大事件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等,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第三问可以从阶级斗争的对象、中国经济结构和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第四问是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同一个事件,得出不同的结论;洋务运动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从革命史观看,评价会较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按照现代化史观的尺度衡量,评价应该很高。 【答案】(1)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2分)史观:革命史观。(1分) (2)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3)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③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6分) (4)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不能正确阐明判断理由不得分) 5.(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3分)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形成等相关知识。 (1)从西方“寻金梦”角度分析主要动机,材料二从文明融合和世界联系角度阐释历史事件,因此属于文明史观或全球史观。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从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等角度分析“原因”。 (3)提取材料四信息,联系文明演进中的成果与罪恶等知识回答。注意辩证分析。 【答案】(1)主要动机:掠夺黄金和贵重商品。(2分)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1分)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任二点 2分) (3)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一过程中掺杂着罪恶,与文明的成果相比, 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文明的成果与罪恶相比成果是主要的,罪恶是次要的)。新 航路开辟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新航路开辟后的罪恶主要是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从而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观点和论据各3分,共6分) 6.(云南省部分名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五百年来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据统计,美国在 1870年至 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 690万增加到 1500万。 1900年,每 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 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 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 8.3人,法国有 7.6人,英国只有 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生产方法都是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虽也有一些重要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缝纫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过去 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 17~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3分) (2)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 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3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3分) 【解析】第一问第(1)小问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第(2)小问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啊。第二问根据材料从教育发展程度、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两方面回答。第三问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的步骤。第四问从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教育、国家政策等角度回答。 【答案】(1)含义: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独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分)原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2分) (2)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 (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分) (4)共同因素: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力量指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3分)(说出其中三点即可) 7.(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3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13分)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掘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自自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如何开创 "全球化"的?(2分) (2)结合英国历史指出,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 "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4分) (3)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些表现?(4分) (4)就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谈谈你的认识。(3分)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第一问回顾西葡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及影响作答。第二问,英国的动力应该从经济动因去考虑,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带有的扩张性是英国殖民扩张的主因。第三问结合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进行作答。美苏争霸可以理解为局部全球化。第四问可以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来作答,注意可以分为利弊进行考虑。 【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大殖民,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4分) (3)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成立“经互会”。(2分)军事上: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分)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言之成理即可。每点1分,共3分) 8.(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28分)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二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年月 法币发行量(亿元) 发行指数 上海批发指数 重庆批发指数  1937年 6月 14.1 1 1  1945年12月 10319 732 885 1405  1946年12月 37261 2642 5713 2688  1947年12月 331885 2353 83 40107  1948年 8月 6636946 470705 4927000   一一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0分) 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四 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以物价问题分别考察16世纪的西欧、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期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1)问要结合新航路的开辟一起的变化分析理解。(2)问联系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情况,及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来分析。(3)问特点结合材料很容易判断。影响要结合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分析。 【答案】(1)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4分) 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2)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导致军费激增;国民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或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实行通货膨胀)。(4分) 影响:严重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严重恶化了人民的生活;加速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垮台。(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特点:物价上涨幅度大;物价波动幅度大;物价上涨持续时间长。(6分) 影响: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4分) 9.(河南省漯河市2013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17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大国崛起之路就是不断创新、突破、超越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人作为最早、最成功的中间人在地中海东部的各个港口和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状况对牟获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很是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国家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商业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于是在中世纪后期出现了许许多多为了突破或者绕过欧洲商人限制在地中海之内的穆斯林屏障而制定的冒险计划。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靠他人从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巨人的知识和力量正在不断增加,牢狱的围墙已经不能长久将其禁锢。 ——《地球周刊 地球故事》 材料二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 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还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 44 年。……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1750-1900)》 年份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英国 1.9% 4.2%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保罗 肯尼迪《大国兴衰》 (1)(5分)依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要制定许多突破或者绕过地中海地区的计划?(2分)如何理解“牢狱的围墙已经不能长久将其禁锢”(3分) (2)(3分)依据材料二,概括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之处。 (3)(3分)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是哪个国家?“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是指什么? (4)(6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呈不同态势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问,地中海已经背奥斯曼土耳其控制,所以要绕过或突破。欧洲具备了远航的条件。第(2)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是英国抢得先机表现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第(4)问,由时间1750-1900分析中美两国时代背景得出原因。 【答案】(17分)(1)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间的商路)。(2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造船和航海技术以及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使商业危机根本无法阻碍其迅猛发展。(3分) (2)创新船只设计,降低运营成本;创新公司运营模式,集中财富对外扩张;建立近代银行,支持商业发展。(3分) (3)英国。政治:率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3分) (4)中国:一方面(封建)制度落后,统治腐朽;政治上专制制度,经济上落后的自然经济占主体,文化上,文化专制,科技落后。另一方面,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大量丧失,经济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3分) 美国:赢得独立,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重视科技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移民潮带来大量劳动力;对外扩张扩大市场积累资本。(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