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 省 汉(百分比) 唐(百分比) 宋(百分比) 明(百分比)  陕西 14.96 21.60 3.34 4.51  河北 7.36 18.48 10.60 7.22  河南 31.43 17.68 17.58 6.94  浙江 2.4 2.78 6.65 14.51  广东 0 0.26 0.33 2.82  福建 0.15 0 8.8 5.19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 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A项说法正确,都城所在,“人物”较多;B项正确,南方人物逐渐增多;C项正确各地区的分布渐逐平均,本题选D项,D项说法不能反映材料,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不存在逐渐南移的趋势。 2.(长沙市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中心南移。从图表中的“工场主”可知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情景出现在明代苏杭地区。故选D。 3.( 2013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9题)南宋时代,苏州、杭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院(官营丝织业机构),各有织机数百架,工匠数千人。民间私营作坊更多,生产大量精美丝织品,如武康与安吉的绢纱、鹅脂棉,均属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织画绢,远近闻名。这反映了 A.民间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丝织业发展日趋集中 C.政府设置的丝织业机构开始出现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材料反映南宋时期丝织业发达,南宋在南方,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A是在明中叶后,B项材料无从体现,C项官营手工业早在南宋以前出现。 4.( 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5题)《隋书·食货志》记载,“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布”;“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山东之人,犹杂用齐氏旧钱”。这说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河西诸郡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地图信息可知,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这说明南北朝时期该地战争频繁,人们对国家的货币不信任,于是使用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主要使用铜币即国家发行的货币,这说明人们对国家比较信任,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社会稳定。隋朝时期,经济重心尚在北方,还没有完成向南方的转移,A项不正确;BC项与题意无关,故选择D项。 5.( 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题)12.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 A.大运河开通 B.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成为唐朝的政治中心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本题可采用排除法,C是在南宋时期,扬州不是都城,不属于政治中心,D可以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故B可以排除。大运河开通便利扬州商品流通,故A正确。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