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之初,率先在东方和新大陆进行殖民扩张的欧洲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意大利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荷兰和西班牙 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初,率先在东方和新大陆进行殖民扩张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答案:C 2. 美洲印第安人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近代初期却迅速衰败,然后湮没。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灾害的破坏 D.其文明本身有不可弥补的缺陷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使得美洲文明受到外部世界的冲击而迅速衰落。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是在工业革命以前;自然灾害的破坏随时都有,不是近代初期特有的现象;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足,印第安文明的缺陷不是其衰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A 3.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1750—1865年”和“英国资本总额”,可判断是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总额不断增加。从图中无法获取A、B、C中的信息。 答案:D 4.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这一评价主要强调的是(  ) A.欧洲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经济掠夺 B.欧洲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 C.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D.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意在考查2010年《考试大纲》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要考点。材料中“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主要强调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 答案:D 5. 2009年8月25日,英国蒸汽动力车“快壶”(如图)两次穿过美国莫哈韦沙漠,往返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225.055公里。历史上,蒸汽动力的使用(  )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形成了交通运输的立体化格局 D.带动了煤炭、石油的大规模开采 解析: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问世,排除A;交通运输立体化格局出现的原因是高效内燃发动机的使用,排除C;蒸汽机的主要燃料是煤炭,不是石油,排除D。蒸汽动力的使用打破了自然条件对机器生产的限制,成为推动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B 6.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是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这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冲击了印度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 B.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印度 C.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印度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英国在印度造成的社会革命是其主观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正确理解信息的能力。材料阐释了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没有体现其主观愿望,故选D。 答案:D 7.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工业革命使煤成为新能源,并且使亚非拉很多国家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答案:C 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尚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材料中的“这时”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大危机”时期 解析:从“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尚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可以看出,“这时”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因为对石油的大量开采是在内燃机的发明之后。从“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可以看出,“这时”与新能源的利用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蒸汽机是用煤做燃料的,因此使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A、D与能源利用无关。 答案:B 9. 19世纪以来,世界的变化速度加快,事实上欧洲达到顶峰的时候便已经预示它不可能长久不变。20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属于欧洲,与美国相比,它已经显得有些“老化”了。欧洲出现“老化”迹象的原因是(  ) A.英法创新动力不足 B.英法殖民霸权地位的丧失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D.德国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英法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消极,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影响了本国科技创新,而美国积极采用新技术,促进了本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超过了英法,居世界第一位。故A项正确。 答案:A 10.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利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因素是(  ) A.列强已经完成对世界的瓜分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C.世界贸易的扩展 D.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的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要考点。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完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出现,加速了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但还没有完成对世界的瓜分,随着世界贸易的扩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 答案:C 11. 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铁路网的分布概况。下列对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单位:千公里   时间(年)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1880 1890 1900 210 373 617 790 105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02 8 16 34 60 2 5 9 20 2 18 19 24  A.铁路交通发展迅速 B.欧洲和亚非拉地区铁路交通发展不平衡 C.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关 D.与列强的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表格可明显看出A、B两项不符合题意。从“1870~1900年”的时间段可判断,C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拉地区铁路交通的发展与列强的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有关,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2. 右图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今天,世界上许多地名、建筑物都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的维多利亚纪念馆、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湾、塞舌尔的维多利亚港、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应着重搜集英国哪方面的信息(  )  A.殖民帝国的空前繁荣 B.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 C.王室享有的崇高威望 D.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地方、建筑物遍布各大洲,这体现了英属殖民地分布之广、殖民帝国空前繁荣。 答案:A 13.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实验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可能通过以下哪些事件证明他们的观点(  ) ①艾克斯穿着人造纤维制成的衣服去亲戚家拜访 ②爱丽丝与鲍勃不用再面对面地说话 ③里克尔梅在远洋轮船包厢里预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摩尔家庭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得丰厚财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家发明染料、塑料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①正确;电讯事业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不用再直接面对面,故②③正确;内燃机的发明加快了石油工业的发展,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14.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的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解析: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使长期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女性成为工厂中的工人,曳地长裙不便于生产劳动。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促使其裙子由长变短。 答案:A 15. 经济思想是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下列经济思想支撑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经济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重商主义”思想出现于15世纪;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产生自由主义思想,成为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理论;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学派产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 解析:充当的角色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历史背景注意要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注意要从非洲、美洲、欧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 答案:(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要求。 (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17.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0~1890年,英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图(%)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铁增长情况简表(单位:万吨)    时间 项目 国家 1870年 1913年   煤 钢 煤 钢  英国 11220 62 14980 1501  法国 1290 8 4080 510  德国 2390 14 9110 2050  美国 4250 4 57110 3340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就美国而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哪一条是最根本的?(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大国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变化?(2分)在产生这一趋势的过程中,各国生产发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分析该共同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意义。(8分) (3)这一时期,德国与美国相比,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不利的外部条件?(2分) 答案:(1)后起的美国逐渐超过了老牌的英国。(2分)美国发展的原因:①幅员辽阔、资源丰富;②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市场;③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④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内战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6分) (2)美国、德国逐步超过了英国,出现了不平衡。(2分)共同点:都出现了垄断组织。(2分)进步意义: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②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③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6分) (3)德国在欧洲这一地区有英法的竞争与制约,而美国则没有。(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