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1月厦门市质检)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2.下列哪幅图不能反映美苏冷战的情况( )  3.(2012年3月淄博市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 )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的主张 4.(2012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5.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 A.法国大革命中 B.联邦德国境内 C.20世纪中期 D.欧盟东扩过程中 6.(2012年3月湘潭市一模)下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7.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8.某组织规定,参加它会议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A.联合国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9.“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 )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10. 2010年11月23日,韩朝在延坪岛地区发生相互炮击事件,双方都指责是对方首先开炮,炮击造成岛上人员伤亡。朝鲜半岛局势的持续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正式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内瓦会议协议的通过 B.美苏两国的分区占领与冷战影响 C.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D.社会制度的分歧 11.(2012年3月宁德市质检)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 )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 12.(2012年3月临沂市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14.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15.(2012年3月济宁市质检)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间修筑了一道“柏林墙”,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如果以柏林墙为题,写一篇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论文,论文反映的主题肯定不能包括( ) A.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 B.国际局势的紧张与缓和 C.欧洲联盟又将增加新成员 D.大国关系对时局的影响 16.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17.(2012年合肥一模)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18.继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绕过联合国,又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企图将伊拉克改造成“民主样板”向中东其他国家推广。这说明( ) 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B.“美式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仇美情绪 C.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 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19.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2011年4月14日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上述材料对国际关系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 A.中国、俄罗斯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冷战重心由亚洲向欧洲转移 C.美苏争霸 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0.在美俄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有关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两国分歧仍未弥合。这反映出( ) A.美俄两国呈现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 B.美俄军事力量势均力敌,二者企图平分天下 C.美俄矛盾分歧严重,不可调和 D.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力量不可小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材料二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前言》 材料三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材料四 1992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在荷兰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戴高乐总统对美国记者的谈话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材料二中“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欧洲走向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分析欧洲走向统一的内部和外部原因。(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3分) (4)欧洲联盟的成立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22.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相关史实。(4分) (2)“柏林墙的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4分)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4分)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结合国际背景指出福斯特?杜勒斯为何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2)材料二中美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哪些?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三  柏林墙遗址  苏联解体漫画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答案与解析 1.A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B项错误;C项叙述错误;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两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D项错误。 2.D 本题考查对冷战史实的再现和理解。《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是指法国结束在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与冷战无关。 3.B 本题考查冷战的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面冷战的实质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提出的“三和”方针,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变”是要颠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独霸世界。A、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是错误的。 4.C 根据所学,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本题,“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5.C 解答本题可以从图中获取信息。“Zone”是占领区的意思。另外图中有“Berlin”,即“柏林”,结合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指当时的苏联)的信息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 6.D 从时间1952年和漫画的内容来看,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A项正确,排除A。美苏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也符合当时1952年的史实,B、C两项正确,排除。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应该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7.A 该条规定鼓励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非常有利,可以从经济上控制欧洲,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增强了美国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B项错误;1949年时马歇尔计划刚刚实施两年,使命并未完成,C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与关贸总协定无关,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 8.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它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据此可判断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不结盟运动,C项正确。 9.B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美国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开始实施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的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阻止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控制西欧。由此可知,材料说明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B项正确。 10.B 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7年,冷战开始,受此影响,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部各自成立了由美苏支持的政权,朝鲜半岛陷入分裂状态。故答案选B。 11.A 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成为欧洲的宿敌。在美苏争霸的威胁下,德国总理阿登纳认识到法德联合的必要性。 12.D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带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认清了美苏争霸的实质,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开始走向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欧洲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3.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欧洲同时受到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丧失了独立性。 14.D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主要是因为日本在80年代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5.C 柏林墙的产生是冷战的产物,反映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之间的对峙,论文的主题应注重美苏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及国际局势的影响,故欧洲联合的情况不可能成为论文主题,C项符合题意。 16.B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同中国改善关系,调整对西欧和日本的政策,对苏以防御为特征。根源在于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A、C、D三项是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故选B。 17.C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C项符合题意。 18.C 题干主要叙述美国不顾联合国和国际舆论而发动战争,并且强行推广美式“民主”,只能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A、B、D三项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 19.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的崛起和美苏争霸削弱了各自力量等因素,两极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国际关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并进一步加强。 20.D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但在多极化发展趋势下,俄美不可能二分天下,因此A、B两项错误;美俄之间存在矛盾与分歧,但并不是严重不可调和,C项错误;美俄之间的分歧说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力量不可小视。 21.(1)希望欧洲联合,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局面。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2)由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内因:经济实力增强,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外因:美苏争霸,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维护自身安全。(3)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4)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双赢”和“多赢”;在国家主权、国家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考方法。(只要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问从材料一中“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可作判断;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共同体”等信息可知其想用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四中欧盟的性质可作判断;第二小问其内部原因可从对欧洲的稳定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外部原因则应关注当时的美苏争霸对欧洲的影响。(3)问可从对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角度分析回答。(4)问从合作意味着发展角度回答。 22.(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 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发生剧变;两极对峙趋于瓦解。(3)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美俄(苏)关系为主题,考查世界格局从冷战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1)问注意从欧洲的冷战和亚洲的“热战”两个角度回答。(2)问先提取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然后回答问题即可。(3)问要求依据材料总结,可从材料中提炼概括,但不要照搬教材。 23.(1)原因:当时世界格局两极对峙;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中美对抗。变化: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2)对手: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影响:出现“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1)问“原因”需结合冷战的国际背景回答;“变化”可根据材料总结。(2)问旨在考查基础知识,即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力量。(3)问考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