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右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 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②③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答案:D 2.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答案:C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的的条件是 ①劳动力市场??????? ②商品市场????????? ③国际市场????????? ④ 技术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4.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答案:D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答案:B 6.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经济形态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④⑤ 答案:C 7.右图中所示的是1840~1956年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曲线图,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私营工商业、洋务经济 B.封建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私营工商业、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私营工商业 D.封建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私营工商业、官僚资本 答案:D 略 8.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9.与欧洲相比,中国近代化探索初期的历程呈现以下的特点: ( )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 D.①②④ 答案:A 10.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11.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达到27万吨。但自1934年后产量不断下降。1947年仅为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综合分析上述材料,1934年后,启新洋灰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能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强制掠夺 ③日本侵略者野蛮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⑤国民党发动内战,经济环境恶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B 12.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中叶(15世纪中叶)以后,广东商人十分活跃,人数大增,形成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广东商帮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有①广东是海洋大省,河网密布,交通便利②明清时期,广东的手工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③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宣布只留粤海关对外通商④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A 13.自德国在中国山东建成胶济铁路以来,1902—1913年从淄洲、坊子煤矿掠运煤炭340万吨;与此同时,位于胶济铁路上的昌乐,“地瘠民贫,商业萧条,自胶济铁路通车以后渐有起色”。这一材料说明胶济铁路的修建( ) ①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再发挥作用 ②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通观念 ③便利了德国对华经济侵略 ④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略 14.关于国民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 ②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③促进了物价回升 ④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5.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答案:A 二、主观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三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五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材料六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1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1920年后又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五分析其成因。(4分) (5)根据材料六,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2分) (6)新中国过渡时期,材料中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获得新生的?(2分) 答案:(20分)(1)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1分)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1分) 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1分)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6分) (4)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4分)。 (5)全国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等。(2分) (6)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分)。 17.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22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 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 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600 31 510  191—1919 600 13000 75 1625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 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0分) (3)简要概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影响。(4分) (4)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22分) (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2)1895——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4分)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答3点即可得6分) (3)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4分) (4)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