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2届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歌词中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3.1984年,来自福建全省的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在全国引起反响。“松绑”的主要含义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改革分配制度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4.“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6.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胡锦涛所说的党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理论 D.“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  ) 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东方明珠电视塔坐落于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我国宣布开发开放这一地区是为了(  )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 ④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经济观念不断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2.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3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 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 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 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没有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史》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 1.B 解析:当时农村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偷着分地包干,就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 2.D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农民取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以此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项不正确。 3.A 解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企业家呼吁松绑,以增强企业活力。 4.D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罗斯福新政也吸取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故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解决农民土地使用权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5.C 解析: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C项。 6.C 7.D 8.A 9.D 解析:东方明珠电视塔坐落于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10.B 11.C 解析:根据提问“开放整个海岸”、“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的步骤,应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2.C 13.(1)背景:“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到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14.(1)成效:粮食大幅度增产,改善了农民生活和粮食供应。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农民生产的责任和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