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经济目标实质上是( )
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
B.摆脱美国控制,实现欧洲经济的独立
C.对抗美苏两个超级经济大国
D.避免经济危机,保护欧洲市场
解析:欧共体的经济目标就是实现欧洲范围内成员国之间的商品、人员、资本等的交流,从而提高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即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A
2.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经济发展遇到了两个有利机遇,它们是( )
①新中国成立,市场广阔 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几十亿美元的订货 ③越南战争爆发 ④中东战争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中国成立之初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之中,而中东战争战场距日本相对遥远,再根据1950年以后这个时间,可以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B
3.影响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经济上,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B.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C.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居第一
解析: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和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使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影响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D
4.20世纪60~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的原因是( )
①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②与苏联展开“星球大战” ③朝鲜战争爆发④新一轮军备竞赛开始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
答案:A
5.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解析:欧洲共同体不是政治联盟,它主要是经济体,它成立时资本主义已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区域内的扩大发展,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6.“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上述言论反映了(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材料含义。根据材料所提到的“和平共处的原则”以及斗争目标,可以判断是不结盟运动。
答案:B
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 )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结束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据此判断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8.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解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于多种力量的崛起,对各支崛起的力量进行概述即可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参考答案:根本原因是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造成了新的不平衡,出现多个力量中心,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具体原因是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两极之外出现一支新的力量,中国的振兴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等诸多因素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家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6
5.6
5.3
2.9
9.6
3.5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请完成:
(1)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现象,并分析日本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现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解析:本题表格中的数据要注意进行比较,找到其高低的规律,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原因的分析。
参考答案:(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日本平均增长率最高,甚至超过了美国。日本发展的原因包括战后初期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和朝鲜战争期间的军事订货、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先进科技、重视发展教育、政府投资以及“贸易立国”的外向型政策等。(2)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世界格局因此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45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请完成:
(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吗?为什么?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
(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
参考答案:(1)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扩张美国在东亚的势力。(2)不顾苏联的反对单独占领日本,对一些日本战犯免予起诉,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3)不愿像同盟国占领德国一样分区占领日本。不是。因为苏联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在反攻德国及其占领区的过程中取得的。(4)由处置日本变为要求日本配合美国的霸权活动并承担军事义务。便利了美国单独控制日本并在东亚扩张势力。(5)“防区”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包围线。侵略朝鲜和越南。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