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孔子说 “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2012届广东肇庆高三12月统考文综)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5.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6.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7.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和在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的多个重要讲话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特点是(  ) A.“一边倒” B.反对霸权主义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当中 8.1991年12月25日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  ) A.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多极格局形成 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 D.两极格局瓦解 9.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下列表述与这种观点转变无关的是(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B.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需要调整外交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提高 D.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0.(2012届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美国《新闻周刊》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美国之外的世界正在崛起。下列观点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性大国 C.俄罗斯走出低谷,仍在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 D.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11.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2.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 13.(2012届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对包括公众及公众舆论在内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延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面对英国使团希望扩大通商和割让岛屿等要求,乾隆皇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要“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 ——吴伯娅《祝寿还是试探: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就着手拟定对德和约,重新瓜分世界。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和会,27个战胜国(包括中国)的代表1 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和会持续了半年之久,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真正目的?对乾隆皇帝的回答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没有受到邀请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为什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或政策?分析新中国采取这一方针或政策的历史背景。 14.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2)“柏林墙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 1.B 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由以上史实可判断出B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理解题干中“和而不同”的具体含义,注意时间要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1956年。④项发生在1972年,排除。 3.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关键词:1971年10月25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1949~2008年建交最高峰在1972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这是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5.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所以此题选D项。 6.B 7.C 解析:“一边倒”指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对霸权主义的信息,排除B项;参加联合国会议不能说明中国积极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当中,排除D项。 8.D 解析: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9.D 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符,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10.D 解析:题干说“美国之外的世界正在崛起”,欧盟、中国、俄罗斯都在不断发展,美国的独霸地位正在受到挑战。而D项与这一点不符。 11.D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暂时形成的是“一超多强”局面,故A、B、C三项的表述都与史实不符。 12.C 解析:“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格局变化决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多元化促使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13.(1)目的:打开中国门户,扩大英国对华贸易。 评价:一方面面对英国割让领土的要求,乾隆皇帝予以断然拒绝,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但是,另一方面乾隆皇帝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打开中国的大门,闭关自守,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2)原因: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俄颁布《和平法令》,坚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巴黎和会是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账会议;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妄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中。 (3)原因: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不惧列强淫威,据理力争,拒签和约。(任答两个要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4)政策:“一边倒”。 背景:“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开始“冷战”;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孤立新中国;苏联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14.(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剧变;东西方对峙(或“冷战”、两极格局等)结束。 (3)俄罗斯的复苏;欧盟的活动;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