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组(基础题) 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以专制取代民主是历史的倒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可以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解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B  2.右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 A.功臣封国 B.姬姓封国 C.商族后裔的封国 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解析:晋国国君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故B项正确。 答案:B 3.《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其中,“王”是指 (  ) A.周王 B.秦王 C.西戎首领 D.商王 解析:《诗经》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历史,此时的王还是周王,他是全天下的大宗,故选择A项。 答案:A  4.右图为《大盂鼎》中的金文“宗”。《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解析:宗法制依据血缘宗亲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答案:D 5.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解析:周天子是天下大宗,鲁国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是大宗,但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故选D项。 答案:D 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解析: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答案:B B组(能力题)  7.右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解析:从题干材料的内容来看,此文物直接反映了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情况。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包含在D项中,C项不是材料要强调的信息。 答案:D 8.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统治,结合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目的,C项与西周政治制度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9.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 A.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D.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10.图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     图1 太庙  图2 祠堂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解析:题中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利用血缘关系,使“国”与“家”紧密结合。 答案:B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两个这样的封国。(5分) 解析:第(1)问的目的结合材料一中的“以藩屏周”来考虑;第(2)问通过材料和图示,可看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 答案:(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主统治。 (2)王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如:鲁国、晋国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