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海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 ④辽东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3.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4.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2·化州期末)19世纪末一个中国人说到:“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此话所反映的情况,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情况是由《马关条约》签订造成的 B.中国人民反对割地、斥责清政府的悲愤心情 C.反映了“扶清灭洋”的思想 D.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 6.(2012·南京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 A.使清政府由闭关到对外完全开放 B.由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 C.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 D.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7.(2012·扬州模拟)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8.(2012·长沙学业水平检测)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D.八国联军 9.(2012·淮安高一检测)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10.(2012·沈阳高一检测)《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造成的影响是(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11.(2012·福州高一检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2.(2012·新疆期中)下图中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认为:“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逆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 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后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材料三   2008年11月,电视剧《台湾1895》热播,它通过聚焦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再现了台湾被割让的历史全过程,讴歌了两岸同胞奋勇抗争的精神。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能否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指出《马关条约》的有关内容及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罪行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下面是1900年8月12日他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段话: “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 (1)这段话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中的“现在”指什么时候? (2)“全中国都站起来了”可能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结局和意义? (3)“欧洲的匪徒”是指谁? (4)当时这伙“匪徒”来中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他们达到目的了吗? 详解答案 1【解析】 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殉职的将领。 【答案】 C 2【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的重大战役的把握。 【答案】 B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海军军费移修颐和园,反映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4【答案】 B 5【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弃吾台民”,据此可知反映的事件应该与台湾有关,A、B、D三项均符合题意,而C项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台湾无关,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侵略特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已被迫打开大门,故A项错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内地设厂,标志着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故D项正确。 【答案】 D 7【解析】 A、B、C三项仅体现了列强侵略对中国带来的破坏和掠夺。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一方面是经济上对中国的侵略,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另一方面又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 【答案】 D 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据材料信息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的“1900年6月19日”“民族战争”等信息,可知“战争”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 【答案】 D 9【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C项是不可能的史实。 【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可知清政府的战略要地被外国占领,说明清政府已处于外国的控制之下。 【答案】 B 11【答案】 C 12【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准确读懂材料,从图片来看,这一系列条约包括了很多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辛丑条约》是清政府和多个国家签订的,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只是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但中国并没有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据此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13【解析】 第(1)问,阅读材料一、二,注意关键词“落后”“实力”;在第(1)问的基础上,全面回答中国战败的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三及材料四图片,主要从领土主权的角度回答。 【答案】 (1)材料一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太弱,落后造成的;材料二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科技实力不济,海军实力太差造成的。这两者都不能全面地揭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其他原因有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问题,军民的动员问题等方面。 (3)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14【解析】 第(1)问,“时间”根据材料中马克·吐温的写信时间即可判断。第(2)问,当时中国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据此即可作答;结局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很明显指的是列强。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现在”指1900年。 (2)指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指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西方列强。 (4)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他们的目的达到了,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