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解析】 结合1949年我国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一边倒”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  ) A.“一边倒”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C.“另起炉灶”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 注意建国时提出的各项外交政策的含义,其中“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与苏联结盟是“一边倒”政策的典型体现。 【答案】 A 3.“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  )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特权 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B项与“另起炉灶”相符;C项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相符;D项与“一边倒”相符。两政策无论是废除旧政府屈辱外交,还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最终都是为了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答案】 A 4.(2012·南京学业水平检测)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据材料信息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信息是“国民党政府时代的美国驻华总领事的信件被新中国外交部退回”,这从本质上表明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选C项。 【答案】 C 5.(2012·绍兴高一检测)下面两图分别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份外国国书和毛泽东会见该国首位驻华大使并接受国书的情景。这份国书来自于(  )  A.苏联 B.朝鲜 C.日本 D.印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第一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A 6.(2012·淄博模拟)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  ) 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 D.万隆会议上 【解析】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正确。 【答案】 C 7.(2012·江门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D.中国外交政策实现明显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在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是在建国初,C项与50年代外交政策不符,D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故选B项。 【答案】 B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解析】   【答案】 D 9.(2012·长沙学业水平检测)1954年4月24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他们这样描述到达该城市的中国代表团:“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位率领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张闻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由题干中“1954”和“日内瓦”及“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故选B项。 【答案】 B 10.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 A.中苏建交——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解析】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亚洲的力量,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 【答案】 B 11.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D.组建区域经济集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万隆会议是由亚非国家自行召开的会议,中国作为亚非国家的一员参加会议,其外交目标显然是B项。 【答案】 B 12.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穿梭于国际外交舞台上,备受世人关注。下列成就均与周恩来有关,请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②第一次代表中国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③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依据所学知识,①发生于1953年;②发生于1954年;③发生于1950年;④发生于1955年,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 “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就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第(1)问注意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国内环境的角度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考虑,也要注意这种意识形态外交的局限。 【答案】 (1)①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美国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②出于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的需要。③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经帮助中国革命。④中苏同是人民民主或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利益上有更多共同之处。 (2)不矛盾。认识:“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地、无原则地顺从苏联,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集》第3卷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它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印尼的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