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选择题 1.某智力竞赛节目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厦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2.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题词“开发区大有作为”。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沿海开放城市 B.以引进外资为主 C.人才、知识、技术密集 D.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解析:A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引进外资为主,集知识、人才、技术密集于一体,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并不全部位于沿海开放城市(如重庆)。 3.(2012年连云港模拟)2010年,全国百强县出炉,江苏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四县市并列全国第一,本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江苏数量最多,有28个。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  ) 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浦东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①中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②③都能直接促进江苏的发展。④距离过远,对江苏的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  ) ①长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 ③闽东南地区 ④环渤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5.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1980年先后建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又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初步形成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6.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较早地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解析:A 本题主要通过对③的分析可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重要标志的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同时,上海也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近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较早聚集在上海。 二、非选择题 7.“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需。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 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新旧中国的对外开放切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紧扣新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答案:(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20世纪末: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确引导。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