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回答1~3题。 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废除实物配给制 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农民按固定价格将全部余粮交售给国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③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 【答案】 A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D.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答案】 D 3.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  ) A.他受到表彰鼓励 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 C.他被要求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限定:1920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 【答案】 B 俄共(布)十大,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回答4~6题。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  )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是想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处,也是它“新”的所在。 【答案】 C 5.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要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解析】 新经济政策将部分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国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内矿山和油田,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经营,以便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恢复生产。 【答案】 D 6.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认为(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解析】 A、D两项明显不对;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只有C项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列宁的话相符。 【答案】 C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回答7~8题。 7.1937年后,苏联的农村生产资料状况主要是(  ) A.农民私有  B.集体所有 C.全民所有 D.社会所有 【答案】 B 8.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不同,它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主要目的是(  ) A.使苏联经济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 B.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C.重工业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D.增强苏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 应联系当时的国际背景进行思考。 【答案】 B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回答9~10题。 9.下面说法不能体现斯大林模式特点的是(  ) A.高度的经济政治集权模式 B.强调重工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 C.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D.注意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答案】 D 10.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②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②错误。 【答案】 B11.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而在1925年,苏联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加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战争募集到足够的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 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核心是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不具有必然性。但在当时条件下,它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军起了巨大作用。1921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 【答案】 C 12.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经分析可以归纳为二战前苏联的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此题考查的是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④表格中无从体现。 【答案】 A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 (2)结合材料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解析】 首先,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地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材料二反映了苏联是通过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而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工业化建设完成的结果是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其次,结合问题分析材料,可以得出苏联完成工业化的代价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形成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答案】 (1)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 (2)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3)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14.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都是苏联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政策或体制。 请回答: (1)从两者实施的根本目的来看有何相同点。 (2)从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的角度分析两者有何本质不同。 (3)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地位有何不同。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经历了由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转变,两者同属于苏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步骤,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却完全不同,需要认真思考把握。同时再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1)把苏俄(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2)新经济政策利用而斯大林模式排斥、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3)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而斯大林模式虽然在战争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以后的苏东剧变证明其不是一条成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是要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本题的重点在于理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分析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以及“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