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组(基础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解析: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战、以身殉国。 答案:C 2.黄遵宪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爱国诗人。他的《怨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从四首诗歌的题目可判断出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答案:C 3.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解析:重庆被迫开放和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答案:C 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C.中国出兵朝鲜 D.中日军队在朝鲜的武装冲突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挑起的。A项属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A 5.下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图案为“鹰抓龙”形象,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此处的“中国战事”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在选项所列的四次战争中,有德国参加的只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 答案:D 6.“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的色彩。 答案:C B组(能力题) 7.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  ) A.使清政府由闭关到对外完全开放 B.由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 C.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 D.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侵略特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已被迫打开大门,到瓜分中国狂潮时,国门才完全洞开,故A项错误,列强对中国侵略是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内地设厂,标志着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故D项正确。 答案:D 8.义和团运动期间流行一首民谣:“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 (  ) A.以农民作为运动主力 B.成员的饮食习惯怪异 C.只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D.以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解析:义和团的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材料信息不足以证明其运动主力是农民。歌谣无法真正反映义和团成员的饮食习惯的。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英国府在北京,因此其斗争基础不仅仅在天津。本题通过民谣中的炮击地点来反映义和团的抗击目标是帝国主义列强。 答案:D 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 义和团战士 军民誓师抗日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前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军民抗日,第三幅图片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故选A项。 答案:A 10.下列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斗争目标始终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1900年在南京附近形成高潮 C.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D.发端于清政府的地方团练组织义和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义和团运动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对义和团的正确认识。义和团原是民间组织,随着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他们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义和团运动形成高潮是在京津地 区。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4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3分) (3)这三则材料各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什么阶段特征?(3分) 解析:第(1)问从经济侵略及其方式的差异归纳异同点;第(2)问,材料三主要反映了西方列强通过控制清政府的方式来实现对中国的控制;第(3)问主要应结合国际形势分析各阶段列强的侵华特点。 答案:(1)同:都是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的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3)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华治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