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2、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报刊杂志 B.电报电话 C.电影电视 D.火车飞机 3、千龙网2006年8月24日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包括 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 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五四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世纪初,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 B.铁路和飞机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和漫画 5、“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人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7、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8、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9、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10、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 C、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12、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剧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1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5、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表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6、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 ①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老照片能生动鲜活地再现历史的真实。以下是一张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子的照片,由此可以获得有关辛亥革命的信息是 ①首开“断发易服”之风气 ② 当时剪辫子被视为是革命的表现 ③革命已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 ④ 民国临时政府的各项举措得到百姓大力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1902年6月《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渚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③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彻底结束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20、观察右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简朴 B.接受新鲜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22、《中国青年报》(2008)11月15日报道: 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上网成瘾列为一种临床精神疾病的国家,并计划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登记。这主要说明 A.网络的弊逐渐大于利 B.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 C.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D.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23、 2008年12月15、16日,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这表明 A.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B.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 C.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D.可以杜绝垃圾信息 24、《解放日报》登载20世纪影响人类的十大发明,其中标志信息革命开始的是 ①无线电 ②洗衣机 ③电灯 ④电视 ⑤磁带录音机 ⑥电子计算机 ⑦微波炉 ⑧机器人 ⑨ 试管婴儿 ⑩国际互联网 A.① B.④ C.⑥ D.⑩ 25、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 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的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7、右图3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 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29、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 30、下列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业志愿者服装系列,你认为这些服装吸收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哪些元素?  “青花瓷”系列 宝蓝系列 “玉脂白”系列 升旗手服装 ①陶瓷艺术 ②刺绣艺术 ③服装艺术 ④书法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下图是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 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 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32、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3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34、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35、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 工业文明的影响 C. 攀比世风的结果 D. 交通运输的发展 36、“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时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建立后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0上卷);“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材料二: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一一《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材料三:“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一一李长莉 《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第1卷 材料四:“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农妇,其生活是‘牛马’生活,是‘肮脏’的家室生活。她们幸而获得养蚕、纺织、花边、织篾等副业的时候,即是她们在农村中工业化,成为近代家庭工业者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个半独立成员了。此时与其说她们‘不愿远离家乡’,不如说‘不得远离家乡’。依于资本主义的更深的发展,于是她们便由‘不愿’和‘不得’而有‘不得不’远离家乡之势。……虽然她们是破坏了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和与丈夫们竞争工作,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增进了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一一汪疑今 《中国近代人口移动之经济的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何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2分) (2)材料二对雇佣女工持何态度? (1分)其理由有哪些?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 专题四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5 DACAB 6-10 CBAAC 11-15 BADAB 16-20 CCADB 21-25 DCBCC 26-30 BBBCA 31-36 BBDCBC 37.答案: (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2分)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妇女体能较弱。(2分) (2)反对。(1分)男女一起工作,有违传统的道德观念;大批女工涌上街头,有失体统。(2分) (3)妇女做工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2分)农村工业化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3分) 解析:(1)从“糊制火柴盒”和“缫丝工厂”得出轻工业部门。成因从民族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妇女体能特征角度分析; (2)“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概括出对雇佣女工的态度和理由; (3)第一问从材料三中获取信息;第二问从材料中可以概括出农村工业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其他两个方面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