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 3、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 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 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 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6、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图1   图2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    ?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8、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1月3日,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限量制作发行的“牛年生肖贺岁金银盘”在青岛开始销售,金银盘正面为中国历代特色生肖牛图案纹饰,背面为甲骨文“牛”字组合。其中,“牛”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9、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 10、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11、 “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明徽商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12、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13、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 14、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土地兼并的出现 C.井田制的崩溃 D.均田制的实行 16、“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17、 “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 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 ④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变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20、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2、《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 B、“废井田,开阡陌” C、曲辕犁 D、交子 23、刘禹锡《竹枝词》“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温庭筠《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作品反映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情况:①刀耕火种是当时主要耕作方式 ②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③江南已成为经济重心 ④缓解了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周杰伦《青花瓷》“……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歌词中青花瓷烧制工艺出现的时间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5、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6、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 27、《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28、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9、《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30、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描写的是 A 青瓷 B 青花瓷 C 彩瓷 D 白瓷 3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32、《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33、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B.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3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6、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37、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38、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趋势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青铜器——石器——铁器 C.铁器——石器——青铜器 D.石器——铁器——青铜器 39、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 40、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4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一一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一一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白居易的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 (2)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摘抄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你怎样评价上述两种看法?(8分) 专题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5 ADAAB 6-10 CADCD 11-15 BCADC 16-20 ADDCB 21-25 BBBCC 26-30 CDADD 31-35 BBDDB 36-40 ABABB 41、答案(1)时间:春秋时期。(1分)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2)材料三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1分)理由:“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或答:“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1分)材料四认为工商皆为本。(1分)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1分) 评价:重农政策的推行,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巩固),(1分)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