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英国还拥有更多……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在这里,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条件(  ) A.原料、资本、劳动力      B.政治制度、劳动力、资本 C.技术前提、资本、劳动力 D.市场、资本、劳动力 解析:选D。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英国通过殖民战争,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市场不断扩大;由题干中“商业利润”一词可知英国资本雄厚;由“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可知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劳动力。 2.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 解析:选B。从时间上看,发电机和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D两项。题干中强调为机械动力提供基础,所以再排除C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改进了动力机械,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反映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美国的纽约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项;B、D两项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4.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纺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解折: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迅速发展、逐步完成的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雇佣工人迅速增多,人口逐渐集中,大大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5.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解析:选A。工厂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不是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A项符合题意。 6.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解析:选A。提取信息“极为能干”,反映了电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7.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选C。“蒸汽时代”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而“电气时代”的标志是电的发明和使用,因此划分不同时代的依据是动力的不同。 8.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引发英国价格革命 B.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C.英国棉织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棉布产量大增 D.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解析:选C。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从1780~1860年,大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商品的价格不断下降,是劳动效率提高的表现。 9.(2012·南京模拟)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这说明(  ) 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 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调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①是正确的。②也与史实相符合。③与材料相符合。④是正确的表述,但与材料无关。 10.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B。从表格中看出到1900年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比重下降,美国、德国上升,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故可判断出B项正确。 11.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下列有关世界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 D.是一种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解析:选D。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世界市场是建立在欧美工业国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掠夺之上的,并不是公平的。 12.(2012·苏北四校模拟)“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运输骤被弃置,失业农民和游民数目剧增。运河运输被沿海轮船代替。运河河道成为废物,沿河城市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铁路运输和轮船运输开始取代原先的交通工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旧的交通运输工具被废弃、失业农民大量出现、运河河道被废弃、沿河城市衰落等。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应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2: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3: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时间 1 2 3 4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9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英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4: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 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认识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启迪。 答案:(1)变化趋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2)变化趋势: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由英国世界领先逐步变为美国世界领先。主要原因:英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启示:要重视科技创新;只有主动开放并融入世界才能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4.工业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2: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1)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进步,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个) (3)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对科技革命影响的把握。在解题时要注意每一问的解答方向,同时要注意对图片信息和材料信息的分析和运用。第(1)问可从社会阶级结构、城市和农村人口构成等方面回答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轻重工业比重方面回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2)问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实例回答,同时要注意题干中例子的数量要求;第(3)问可结合材料2,从煤、石油、电等方面思考能源结构的变化。 答案:(1)社会结构的变化:①社会阶级结构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整个社会的两大阶级;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增多,农业人口减少。经济结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2)电灯、电话或电报、汽车等。(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正确) (3)影响:①蒸汽机的使用促进煤炭大量使用,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②内燃机的创制使用推动石油(煤炭等)的使用。③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核能的使用,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