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使农产品价格暴跌,排除A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恶化,D项错。各国生产下降,失业剧增,政治危机严重,C项错。B项符合史实。 2.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厚的经济学知识 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答案】A 【解析】“投机者”众多,这显然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 A.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3年底,此时罗斯福上台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危机的危害,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加强国家干预,材料的含义既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5. 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辩证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思考的能力。根据对题意的分析可知,材料认为如果没有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就不会发生十月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可以推行。所以材料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资本主义自身的缺点,就不会出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择D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排除A、C两项;题目并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强大的信息,排除B项。 6.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为给“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  ) 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不幸公民”是只有得到他人帮助才能生存下去的人,针对此,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不是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针对工人的,“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且其对象不仅仅是针对“不幸公民”。 7.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罗斯福讲话的主要含义是通过增加底层民众的收入,扩大消费以利于解决经济危机,这只是其中的应对危机措施之一,不是解决危机的唯一手段。 8.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根据这段材料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  ) A.增加工人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 B.全面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C.解决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局面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我们社会制度”,指的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9.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成立了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面对着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盛,下列罗斯福政府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缓和社会不满情绪,打击法西斯苗头,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是(  ) A.放弃金本位制 B.成立农业调整署 C.加强社会福利救济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答案】C 【解析】加强社会福利救济的措施,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法西斯的上台,从而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10.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措施。A、C两项所述不是错误,B项所述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做法。 11.有人说,“危机”是危难,也隐藏了机遇。因此,历史学家对于那场震惊世界的经济危机曾这样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既是一场大灾难,也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这里的“机遇”主是指(  ) A.各国更多地运用科技成就发展经济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C.法西斯势力乘机上台,称霸世界 D.迫使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答案】D 【解析】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成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经济运行机制。 12.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为挽救严重的经济危机,提出系列“新政”措施。1935年和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许多“立法”违宪,但罗斯福辖下的行政机关依然我行我素,“新政”措施照行不误。这一事件表明(  ) A.罗斯福总统个人魅力的光芒超越了法律 B.新政得到了美国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C.新政的措施全面解决了美国面临的问题 D.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特殊时期遭遇一定冲击 【答案】D 【解析】法院裁定罗斯福“违宪”,行政机构却不予理睬。这两个权力部门的互相牵制、制约的作用在新政这一特殊时期没有发挥出来。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金融飓风”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目前的这场风暴给人带来的冲击让人联想到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伴随着数以万计的华尔街员工失业,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正面临空前的考验。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为了克服当时的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4)比较材料三、四,从两个时期房贷的区别入手分析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答案】(1)经济危机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跌。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或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3)为房主提供贷款,缓解住房危机;刺激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4)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解析】本题具有鲜明的时政性,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概括,省略号两边分别体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原因和表现,依据题意答出原因;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是回答针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不要罗列成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第(3)问依据材料逐条提炼信息并结合经济常识的知识作答;第(4)问从房贷发行的时机、数量、程度、发行对象等方面考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三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文汇报》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度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对困难家庭和失业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实施“救济”。 (3)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历史上罗斯福总统、现任奥巴马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 【答案】(1)都是从华尔街股市下跌开始的;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困难,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一些企业和银行破产或倒闭等。 (2)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3)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 【解析】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从股市下跌、各国经济下滑、银行和企业倒闭等方面寻找二者的共同特点;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如发放救济金、以工代赈等;第(3)问有一定难度,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应对危机的举措中得出其共同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