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 C.纸最早用于绘制地图 D.纸最早是在我国的边疆地区发明的 解析:选B。抓住图片下方文字中的关键词“西汉”。而A项中的“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故可排除,而C、D两项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正确选项为B。 2.右图是2008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 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提供了条件 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司南是我国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仪器,还不是实用的指南针。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汤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排除①②,③④解释正确。 3.2011年10月19日,有“印刷活化石”之称的木活字印刷亮相福建宁化(如下图)。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活字印刷开端于北宋 ②此印刷技艺属于文化和自然遗产 ③图一所刻的“木”应是反文单字 ④它的发现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图中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4.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有(  ) ①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②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③注重实验科学 ④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A。①②正确。③错误,注重实验是近代科学的特点。④错误,中国古代科学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解析:选C。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演变的总趋势是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由繁趋简。 6.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从右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战国时期的音乐发展水平 ②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水平 ③战国时期的冶铸技术 ④战国时期的雕刻艺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编钟是乐器,能体现音乐的发展水平;编钟是青铜乐器,也体现了冶铸技术的发展;错金云纹也显示了战国时期的雕刻艺术,故①③④正确,而②在图片中没有体现,可排除。 7.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艺术已较为发达,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 ②出现了柔美的南国“清商乐” ③湖北随县出土青铜编钟,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④产生《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C。②“清商乐”出现于东晋,④中《十面埋伏》产生于明清时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 8.(2012·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 A.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B.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C.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D.忧国忧民情怀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作者衣着破烂,与家人分别已久,真实反映了当时由于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人民受苦的场景。 9.下图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  )  A.《桃花扇》 B.《金瓶梅》 C.《窦娥冤》 D.《西厢记》 解析:选C。《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作品;《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C项。 10.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其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主要描写的是(  ) A.古战场景色 B.农村风光 C.爱国志士形象 D.市民的生活面貌 解析:选C。B、D两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A、C两项相比较,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望文生义,符合题意的应是“爱国志士形象”,即是“射天狼”的含义。 11.下列四幅图反映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其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图二——长征1号运载火箭 C.图三——正在田间研究水稻的袁隆平 D.图四——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 解析:选B。注意提炼图片传达的历史信息。图二反映的科技成就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2.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计算一秒,则相当于全国13亿人连续计算88年。而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电脑则需要算16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现在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火车在中国,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在中国……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 A.“一箭多星”发射技术 B.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建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解析:选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在1973年,属于“文革”期间,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2: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3: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4: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 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 (2)材料2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3)材料1和材料3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总结即可。第(2)问可任选一种观点,但要充分说明理由,重点要联系背景说明。第(3)问认识从材料中总结。理解主要从经济发展与科技的关系来说明。第(4)问注意分清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 (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衰落的年代。(任答一种观点即可) (3)共同认识: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对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 (4)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专制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大陆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材料3: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有何意义? (2)材料2两幅画分别属于什么画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3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解析:本题以文字与图片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1中“陶文”“甲骨文”等信息分析。第(2)问注意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以诗入画,是文人画的鼻祖,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从《江阁远眺图》中判断该画是山水画。第(3)问根据元曲出现的社会背景分析。 答案:(1)现象: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意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图三:文人画。特点: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图四:山水画。特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其灵魂,创作上往往注重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3)情感:天涯孤旅的哀愁。时代风貌: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