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7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3.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4.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  )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5.义和团运动兴起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  ) 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6.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  )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甲午战争中的日军 D.八国联军 7.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并成功加入WTO,这成为一份给予中国的新世纪贺礼,而在距此100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却给中国送来了一份无法忍受的“新世纪贺礼”,这份“贺礼”是 (  ) A.日本挑起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签订《辛丑条约》 D.签订《马关条约》 8.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C 2.D 3.B 4.C 5.C 6.D 7.C 8.B  9.(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同:外国人寄居通商口岸;开埠通商。 异:材料一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二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兵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各地,列强已经武装控制清政府;清政府保证镇压反帝官吏和人民,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解析 第(1)问,从材料内容和材料出处的日期判断,是哪三个条约。第(2)问,仔细阅读分析材料,“寄居”和“通商”是相同点,材料一“贸易通商”,材料二“从事工艺制造”即“投资设厂”,一个是商品输出,一个是资本输出,是为不同点。第(3)问,提炼关键词“炮台……削平”,“留兵驻守京师至海通道”得出“武装控制清政府”;清朝官员“保平安……”“伤害诸国人民……违约之行”“立时弹压”,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