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作业2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体内当显性基因存在时,相应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通常不表现 B.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密码子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有益性 D.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改变 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3.肺炎双球菌抗药性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A、B、C都有可能 4.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 A.G/C B.A/T C.U/A D.C/U 5.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万~3万个基因。下列关于大熊猫基因组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大熊猫基因组是指大熊猫所有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B.大熊猫的单倍体基因组由21条双链DNA分子组成 C.大熊猫的一个染色体组与单倍体基因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大熊猫与其他生物的基因组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远 6.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能产生变异,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可遗传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7.(2011·东北三省四市模拟)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产生 C.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D.不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相同的密码子可编码相同的氨基酸 8.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 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0.在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如果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11.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是(  )。 A.所属基因变成其等位基因 B.DNA内部的碱基配对原则改变 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此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 13.(2011·济南模拟)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 A.叶肉 B.根分生区 C.茎尖 D.花药 14.(双选)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皮肤伤口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放射线也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辐射伤害。受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人体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人体致癌、致畸风险加大 B.人体大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最可能会引发呆小症 D.人体红骨髓中的干细胞更容易变异 15.(双选)下列变异的原理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注入基因兴奋剂到运动员体内,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B.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C.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 D.某人的第5号染色体丢失一个片段,导致患某种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以及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分别是    、    。? (2)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 引起的。?  (3)右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是    ,请在右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4)乙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为什么?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 17.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下表和图回答问题。 第一个 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 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1)图中Ⅰ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Ⅱ过程叫    。? (2)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②链与⑤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⑤链不同于②链上的那个碱基是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A与Aa的表现型通常是相同的;密码子是通用的,并且密码位于mRNA上,不在基因上;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基因发生变化,蛋白质不一定发生变化。 2.B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现象;其发生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3.B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但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没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D 解析:整个过程如下:G/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G/U,复制后形成G/C和U/A,第二次复制后形成两对G/C、一对U/A和一对A/T。 5.A 解析:某生物的基因组是指该生物所有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大熊猫单倍体基因组是指20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即22条双链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两种生物基因组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 6.D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异,故选D。 7.D 解析:基因突变导致转录的mRNA碱基序列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进而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体细胞内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不一定改变性状,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突变也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只有当基因频率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差异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才导致新物种产生;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一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是固定的,因此D正确。 8.D 解析: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传递给子代。由于不同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氨基酸,所以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诱发产生。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替换、增添或缺失,所以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9.B 解析:乙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为减Ⅱ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为ABC、abC或AbC、aBC。甲、乙、丙都含两个染色体组,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形成乙细胞是有丝分裂,通常发生在体细胞中,分裂间期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子代,而甲细胞形成丙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基因突变常存在于有性生殖细胞中,经受精作用可遗传给子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10.A 解析:基因中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若在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经转录后,在信使RNA上可能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翻译过程在基因缺失位置终止,使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或者因基因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使信使RNA上从缺失部位开始向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中,在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都发生变化。 11.C 解析:②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④属于基因突变。 12.A 解析:基因突变的结果能产生等位基因,不会改变碱基配对原则,不会使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也不会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 13.A 解析:能分裂的细胞最容易进行DNA的复制,也最容易产生新基因。 14.AD 解析:辐射会引起基因突变,癌变风险加大。人体红骨髓中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分化,所以更容易变异。 15.AB 解析:基因兴奋剂是以给运动员注入新基因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属于导入外源基因,是一种基因重组。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又色盲的儿子,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2)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 (3)AaBB(写Aa不正确) 扁茎缺刻叶(写扁茎不正确) 如图  (4)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部分子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1)通过分析题图可知,基因A经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a,新的基因a是原来的基因A的等位基因,基因a和基因B控制不同性状,因此两者是非等位基因。(2)a基因的形成是由A基因结构内部的碱基C被碱基G替换引起的,b基因的形成是由B基因结构内部的碱基C被碱基A替换引起的。(3)甲植株细胞未发生突变前的基因型为AABB,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扁茎缺刻叶,由于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乙植株虽发生了基因突变,但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乙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故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若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则子代应为隐性纯合子,可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部分子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 17.答案:(1)核糖体 转录 (2)A 解析:(1)Ⅰ过程为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Ⅱ过程是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2)由表格中甲硫氨酸与赖氨酸的密码子知:②链与⑤链的碱基序列分别为:TTC与TAC,差别的碱基是A。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