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生物高考试题分类详解专题汇编 专题3 细胞的代谢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 1.(2011新课标全国卷)将让你听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在蒸馏水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导致红细胞渗透吸水;在吸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永远大于外界溶液;又因为红细胞外无细胞壁保护,最终会造成过度吸水而胀破。 2.(2011新课标全国卷)撕去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比乙组细胞的低,主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3. (2011天津卷)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答案】A 【解析】细胞壁是全透的,图中的N是外界的蔗糖溶液,不是细胞质,A错误;在清水中,细胞会通过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两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差异,C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还没成熟,不具有大型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得实验材料,D正确。 4. (2011重庆卷)题5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而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吸收离子与吸收水分是两面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 (2011全国卷)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 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7.(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购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专一性及同学们的识图、析图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在该酶的作用下,甲酶的活性没有变化,乙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说明该蛋白酶能使乙酶降解,且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只能是RNA。 8. (2011山东卷)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研究其过程的实验中,首先要控制无氧的条件,其次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冒出的气泡表明进行了细胞呼吸;放出的气体是CO2,加水目的是制造无氧的环境,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把适宜的温度换成冷水,影响酶的活性使其活性降低,所以是正确的;D选项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可转移的能量形成ATP,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所以D选项错误。 9.(2011安徽卷)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 所以D错 10. (2011浙江卷)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12、(2011江苏卷)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遮光比例 (%) 叶绿素a/b 叶绿素含量 (mg/g) 净光合速率 (μpol·m―2·8―1) 植株干重 (g)  0 4.8 2.1 8.0 7.5  10 5.3 2.3 9.6 9.9  30 5.2 2.4 8.9 9.2  50 4.4 2.6 5.2 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 0 3.2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遮光10%时,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干重都最大,A正确;叶绿素含量为2.3~3.0变化时,净光合速率减弱,B错误;遮光10%~90%变化时,叶绿素a/b值降低,C正确;遮光90%时,铁线莲净光合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错误。 13.(2011新课标全国卷)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组成和光合作用过程。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在缺镁的营养液中,由于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而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物ATP和[H]减少,暗反应也减弱。 14. (2011全国卷)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台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在弱光下,微管束鞘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D错误。对绿色植物来说,只有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才有有机物的累积;在弱光下,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无淀粉的积累,B正确。由甲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微管束鞘细胞中含有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C错误。 15. (2011福建卷)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了酶的化学本质、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根据酶的专一性特征,应用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2)见答案。(3)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设置好温度梯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17.(2011广东卷)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X 碳酸钙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 ,原因是 。 (2)表中Y应该为 ,原因是 。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答案】(1)二氧化硅;加速研磨 (2)8.0;pH间设置应遵循等量原则 ( 3 ) 酸性;天然叶绿素色素会分解 (4)层析法; 第一步:制备滤纸条;第二步: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叶绿素提取液,划细线;第三步:将滤纸条放在层析液中层析,注意不要将提取液细线接触层析液;第四步: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的条数和颜色 【解析】该题属于试验设计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内容。(1)考查了二氧化硅的作用,(2)考查了试验时所应该遵循的等量原则,(3)是利用表格中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叶绿素在pH较低时不稳定,会分解;(4)主要考查了教材中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试验步骤。分别是,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及其注意事项,最后是记录和观察。 18.(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19.(2011全国卷)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后者是通过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有、无)淀粉。 【答案】(1)光合 H2O (2)组2和组6 (3)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 (4)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1)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H2O光解后产生氧气。(2)有氧呼吸离不开氧气的供应,组2和组6有氧气的供应,可以进行有氧呼吸。(3)见答案。(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叶片会因缺少二氧化碳的供应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有机物。 20.(2011广东卷)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9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 (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 (2)从图10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答案】(1)有;细胞内有呼吸作用;有;有CO2吸收;温度过高,气孔关闭;(2)干旱;遮光 (3)组织(器官,或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 【解析】该题考察光合作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根据题目和图示的信息可知蝴蝶兰在0~4时,没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但是,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有ATP和[H]的合成。由于有CO2吸收,所以在进行暗反应,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植物为了防止过度失水,而关闭气孔。从图10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干旱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因此栽培时需遮光。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大规模生产,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1.(2011安徽卷)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 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答案】(1)缺少对照实验 相同部位(2)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 (3)小于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 ,O2。 【解析】考察实验能力。实验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步骤①应该增加正常生长,不做特殊处理的对照试验,步骤②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所以取相同部位的叶片。 (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和酶。根据题目表格信息,叶绿素含量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是影响酶的数量和活性。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光合作用强度可以是单位时间反应物CO2的消耗量或生成物O2的释放量。 22、(2011江苏卷)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针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饮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饮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别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U/mg 指肪酶活性(U/mg) 淀粉酶活性(U/mg)  对照组 1.09 0.08 0.12  实验组 1.71 0.10 0.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其原因是   。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 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设计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且适宜。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 (10全国1)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 (10浙江卷)29Ⅱ.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1) ①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但是一段时间后,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形态,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培植出NaCl质量分数0.3%、0.6%、0.9%、1.2%、1.5%的溶液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滴加,滴加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1-6号玻片上,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0.3%、0.6%、0.9%、1.2%、1.5%的NaCl溶液。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 (2) 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兔红细胞的形态变化表 组别/指标 细胞形态 原因  1 胀破 在蒸馏水中吸水过多胀破  2 膨胀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3 膨胀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4 正常 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浓度,细胞水分平衡  5 皱缩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6 皱缩后不恢复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再恢复  (10福建卷)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合成有运输的过程。A项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计入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H】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项膜蛋白与分泌蛋白一样,都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然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装,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到细胞表面。C项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准备开始翻译。D项DNA聚合酶是由于游离核糖体合成后,到细胞质基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2010山东高考理综)3.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分析与坐标曲线的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因此D错误。 (2010山东高考理综)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思路】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因此A正确;结构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和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C错误;只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因此D错误。 (10广东卷)31.(8分) 1. 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 方式为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答案】C 【命题立意】跨膜运输的方式。 【命题思路】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观察能力,从图片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 (10安徽卷)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相关的知识,生物膜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如一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葡萄糖进入人呢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但都必须有载体的协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有的信息交流的受体是在细胞内部,C选项中的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合成ATP的酶,也有合成H2O的酶等;D选项是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而是主动选择。 (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思路分析: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进行着K+外流和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进行着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溶质相对增多,渗透压升高。抗体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酶与ATP (10全国卷)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Ⅱ)34.(12分)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 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 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 的功能丧失;乙中酶 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 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 (野生型、甲、乙)。 (2) 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 ?????????????????????????????????????????????????????????????????????????????????????????????????????????????????????????????????????????????????????????????????????????????????????????????????????????????????????????????????????????????????????????????????????????????????????????????????????? 。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 ,使排出菌体外。  (2010山东高考理综)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题立意】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 (10江苏卷)3.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古有l29个氨基酸和l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及鉴定等。该蛋白酶只有一条链时,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最好,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用透析法纯化蛋白酶时,应用缓冲液做透析液以保持蛋白酶的活性,C项错误。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 光合作用 (10全国卷1)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C3植物和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项均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C (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2)31.(10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 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1) 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  (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 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分解,产生电子流 C, W为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D, 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 、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为识图题,首先要把图看清、明白,当然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看书时要注重文字与图形结合理解记忆,做此类题目才有效果。考查的是植物代谢的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相关知识(选修),也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曲线的解读能力, (1)从甲图来看,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要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且光饱和点也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 (2)图乙表示一昼夜中CO2浓度变化曲线, 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较慢导致CO2释放减少所致;c-d段急剧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所致,d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CO2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而大气CO2比瓶内高,所以更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3)从甲乙两图中可以得出不加蔗糖的培养基,适当增加CO2浓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温度较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较弱,产生的CO2较少 c-d段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的CO2,所以CO2浓度急剧下降 升高 (3)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光照强度 加CO2浓度(任选两个) (10福建卷)26.(25分) 回答下列I、II题 I.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置12 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涮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 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若甲藻{圭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 (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答案】(1)CO2 (2)原设定的PH值(起始PH值) 自 (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 (4)富营养化(N、P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 (二) 【解析】本题关注生态环境方面,以引发东海赤潮的东海原甲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温度与pH等环境因素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东海赤潮发生的机理。 (一)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有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淀粉的产生量。有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了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所以PH值是自变量,且开始时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但是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作为实验的自变量要保持稳定,才能说明不同实验组所出现的实验结果不同是由自变量不同引起的。所以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原设定PH值或起始PH值或者分别调到6.0、7.0、8.0、9.O、10.0,都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在pH=10.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所以甲藻不能正常生长。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与N、P元素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被大量消耗致使水体缺氧,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加剧氧气的消耗引起的现象成为赤潮。 (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在这个温度范围来净光合速率必须大于零;最适温度为25℃左右,所以在25℃曲线达到最高点;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在9℃和33℃时,净光合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零。 (10北京卷)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答案D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此考点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要点透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在拟核区进行DNA转录,合成信使RNA。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10安徽卷)29、Ⅰ(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 ,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⑵实验结果表明,在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 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答案】Ⅰ⑴光照强度 水分 ⑵土壤含水量在40%~60% 合理密植 【解析】Ⅰ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因素影响,B点与D点比较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比较是含水量影响,通过图解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大于40%,增加光能利用率一般是合理密植。 (10天津卷)1.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思路分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C3(一种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称为CO2的固定,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所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10四川卷)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光强(mmol光子/)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眼 光能得用率(%) - 2.30 2.20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1.20   净光合速率(umol /) -0.60 2.50 5.10 6.55 7.45 7.90 8.20 8.50 8.50 8.50  茫果 光能得用率(%) - 1.20 1.0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净光合速率(umol /) -2.10 1.10 3.70 5.40 6.50 7.25 7.60 7.60 7.60 7.60  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 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浓度 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A正确。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主要是浓度,C正确。 (10江苏卷)33.(8分)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1)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①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完成总叶绿素含量与采样日期关系的二维曲线圈。 ▲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2)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 。 (3)a、b是7月1日和10月1日B地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 ▲ (填字母)是10月1日的叶绿体照片,理由是 ▲ 。  【答案】 (1)① ②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2)酒精(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基本不变 (3)a 10月1日的光合建率低 a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同学们的识图、绘图能量以及分析判断能力。 (1)叶绿素只有和蛋白质(包括一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不能单独发挥作用。 (2)研磨时,二氧化硅(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钙的作用是调节液体的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保护叶绿素不分解;丙酮(酒精)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只有在和类囊体相似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提取出来的色素在试管中不能产生氧气。 (3)10月1日时光合作用速率大大降低,因此可以推测其场所——类囊体的结构很多被破坏。 【技巧点拨】第(1)画曲线图时要注意标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图例,这些往往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要加强注意。 (10海南卷)2.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B.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 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 【答案】C 【解析】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叶绿体被摸为双层膜组成,A、B对。在暗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个高能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 由于这一过程不需要光所以称为暗反应。碳固定反应开始于叶绿体基质, 结束于细胞质基质。所以C错。 (10海南卷)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 D.H2O和CO2 【答案】B 【解析】本试题考查光反应的相关知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条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色素)   过程:①水的光解:2H?O→4[H]+O?↑(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②ATP的合成:ADP+Pi→ATP(在光、酶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浓度、水分供给、温度、酸碱度等。   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简称[H]。所以B对。 植物的矿质营养 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细胞呼吸 (10新课标)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D 【解析】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应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与,但是并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产生了无氧呼吸的产物。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脂肪所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评析】代谢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部分,需要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掌握扎实。 (10新课标)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由于水中的含氧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而该动物要获得足够的氧气,那么含氧量下降会使得该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因此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评析】;联系西藏问题,青海玉树地震战士遇到的问题,出现高原反应。与这个类似。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 光合作用 1.(2009海南生物,1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 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 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反应物中的“水”;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生物体呼吸作用时刻都进行。 2.(2009江苏生物,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多选)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干旱其光和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下降,所以A正确;图甲中光和速率下降时间在第2 天,图乙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第4天,所以B正确;从图乙看出实验2-4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所以C错误;实验2-4天,由于干旱叶片气孔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可能会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 3.(2009海南生物,1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停止光照,[H]和ATP减少,所以对C3的还原减少,使C3积累增加,C5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因生成物积累也迅速减少。 4.(2009浙江理综,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4.【答案】D。 【解析】水果的保鲜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更有利。水果保鲜可能因温度太低受冻伤A错;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但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可能是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的结果,也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但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TP是物质而不是能量,ATP中储存有不稳定的活跃化学能;阴天可通过增加光照增加光合作用产物、夜晚降温有利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作物产量的提高。 5.(2008海南生物,2)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考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5.【答案】B。 【解析】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光能;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够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将水光解,释放氧气,同时生成ATP和[H]。 6.(2008海南生物,3)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6.【答案】D。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7.(2008宁夏理综,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 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7.【答案】B。 【解析】叶绿体必须在光照条件下,由NaHCO3稀溶液提供CO2和H2O作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才能产生氧气。要通过观察好氧细菌在叶绿体周围分布集中、在其他部位分布稀少而证明水绵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临时装片必须隔绝空气,才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形成对照。 8.(2008江苏生物,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8.【答案】B。 【解析】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日光中除绿色以外的色素均被叶绿体吸收。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全部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叶绿体中合成的ATP是由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并全部直接用于暗反应。C3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O2固定都是形成2个C3。不能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9.(2007北京理综,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9.【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0.(2007上海生物,26)下列细胞内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上的是 A.DNA复制 B.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C.暗反应 D.氨基酸脱水缩合 10.【答案】C。 【解析】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的过程属于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C3植物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4植物暗反应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氨基酸脱水宿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11.(2007重庆理综,3)在下列四项中A、B为 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C、D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11.【答案】A。 【解析】Mg是合成叶绿体的重要元素,没有Mg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不影响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合成,故B中应该无叶绿素a、叶绿素b,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水稻为阳生植物,在相同CO2浓度时,光照强度大的光合作用强度大;水稻为C3植物,在夏季的睛天具有“午休”现象。 12.(2007山东理综,8)以测定的CO2 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12.【答案】A。 【解析】这里有几个关键的生物量你要搞清楚:①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的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③叶绿体固定的CO2=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从外界吸收的CO2+呼吸释放的CO2;所以,图示的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总光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图中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是CO2的吸收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和CO2的释放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由于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O2和有机物的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因此,可以用CO2的量来反映有机物的变化量。根据公式:植物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 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可逐一计算出20℃、25℃、30℃、 35℃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并可得到推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与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成正比。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都是6.5,A正确;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25℃时、30℃、 3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C错误;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D错误 13.(2007海南生物,3)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13.【答案】C。 【解析】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即隔绝了空气(无CO2进入),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条件下,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培养液中的CO2越来越少,阻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出现C图示。 二、简答题 14.(10分)(2009广东生物,30)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 (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 ,CO2含量 ,植株干重 。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 停止ATP的合成, 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 14.【答案】 ⑴大于/上升/下降/增加;⑵光照强度/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⑶呼吸速率下降,相关酶的活性因降温而下降。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各细胞器的功能等知识点。识图是关键,由图可直接看出,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以下三个空能顺理成章的得出来。第二小题推测可能的变化因素,可根据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推知此时变化的条件必然只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是光照强度。植物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其中叶绿体在有光条件下,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线粒体需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共同的场所,有氧无氧都能产生。呼吸作用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冰浴条件下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随之下降。 15.(8分)(2009广东生物,36)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15.【答案】⑴实验方案:①实验材料: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六祖,每组30粒,在培养皿中培养。②培养条件 光照强度 0、2000、4000、6000、8000、10000Lux 温度25度,培养一周。③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注:要求至少分为三组(三个处理),每组有一定的种子数量,光照强度必须有0 Lux(黑暗)]⑵实验结果测试: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解析】考查根据自然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科学原则,所以至少分三组,且有黑暗作为对照,每组必须有一定的种子数量,且数量相等。预测实验结果要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即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7分)(2009辽宁理综,29)请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物光合 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 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 。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 (a、b、c、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16.【答案】⑴①甲/②c/③甲;⑵来自于H2O。分别将C18O2和H218O提供给两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2仅在H218O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解析】⑴①依题意,在强光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乙丙植物高,因此,甲固定CO2能力最强.②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乙植物在C光照强度时先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③在a点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而b点时甲的光合作用最大,所以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⑵首先分别标记CO2 和H2O中的氧提供给两组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仅在H218O组的植物中产生。 17.(15分)(2009山东理综,26)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该项技术广泛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 和 。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 ,供作物 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 方式吸收。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其生理原因是 。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 采取 措施,保证作物 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 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 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 。 17. 【答案】⑴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节生命活动/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及比例(营养液配方);⑵主动运输/根变黑(烂根)/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⑶增大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CO2浓度/遮光(蔗荫)/红(蓝紫);⑷①将生长状态相同的番茄平均分成若干组;②配制对应组数的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③分别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番茄花蕾;④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番茄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解析】考查以下三个知识点: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的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等相关问题(第⑴⑵小题)。题中在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的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以便供作物选择性的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所以根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毒害植物,这样作物根部可能出现变黑、腐烂等症状!②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第⑶题)。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反映了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和作用速率的变化。在曲线中在B点以前主要是图中横坐标所示的因素在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本题中即为光照强度;在B-C之间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是除横坐标以外的因素,如温度,CO2、水分、无机盐等,但本题中的前提是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故而此时限制光和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C点以后,光照过强会导致气孔关闭,降低光和作用速率,欲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可以适当遮光;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红光、蓝紫光最有效,因为色素主要吸收这段波长的光。③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设计(第⑷题)。本实验设计思路较简单,只要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来处理番茄花蕾,通过统计坐果率来判断最适浓度即可。 18.(10分)(2009上海生命科学,38)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____上的____分子,释放出____,并经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8.【答案】⑴还原型辅酶Ⅱ(NADPH);⑵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叶绿素a/高能电子(e-);⑶1)9.5mg/O2与RuBP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高O2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速率;2)当CO2浓度一定时,较高氧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更为显著。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活跃的化学能、色素的作用、还原型辅酶Ⅱ、ATP。Z的名称是还原型辅酶Ⅱ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反应在类囊体膜进行;叶绿素a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光能被叶绿素a吸收并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最终生成还原型辅酶Ⅱ,提供给暗反应;由曲线可直接读出25℃适宜光照下,1.5% O2与21% O2 , CO2吸收分别为29和15,差值为14,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换算成葡萄糖即可;O2浓度较高时会同CO2竞争RuBP,减少了用于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根据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相同CO2浓度下,高温状态下较高的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更明显。 19.(7分)(2008江苏生物,30)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 (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19.【答案】⑴栅藻、水绵和菹草;⑵菹草/颤藻;⑶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⑷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解析】主要考查解读坐标图的能力以及水体污染的有关知识。⑴颤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⑵菹草在较低温度下,净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因此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颤藻在近30度的环境中净光合作用才达到最大值,因此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⑶栅藻密度过大,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⑷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大量增殖,覆盖在水体表面,导致水中的高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因此释放氧减少,而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小,白天制造的大量氧气从水中逸出,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水生植物的死亡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因食物减少而死亡,这时水体发臭,水质恶化。另外,部分藻类死亡导致好氧微生物大量增殖,耗氧量增加也是使水中氧减少的重要原因。 20.(2008宁夏理综,28-Ⅰ)(9分)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 闭透明玻璃罩内, 在光照、温度等 相同且适宜的条 件下培养,定时 测定玻璃罩内的 CO2含量,结果 如图。据图回答: (1)0~25 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 (2)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 (3)0~15 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4)30~45 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20.【答案】⑴CO2;⑵强;⑶减慢;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基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解析】注意密闭(与外界失去气体交换能力)透明(光反应能够进行),考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