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生物高考试题分类详解专题汇编 10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 1.(2011浙江卷)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2、(2011江苏卷)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答案:A 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所以A选项正确;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出a、b、c、d、e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所以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所以B选项错误;结构c含有突触,所以兴奋在结构c的传导速度慢于结构b的传导速度,所以C选项错误;Ⅱ为突触后膜,该处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到 电信号,所以D选项错误。 3.(2011广东卷)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听到枪声后的起跑动作是后天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为条件反射,A错误;听觉中枢只能产生听觉,将相关信息传到运动中枢,产生起跑动作,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中间神经元上的传导有先后之分,C正确;起跑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不在小脑,D错误。 4.(2011新课标全国卷)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改、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习惯包裹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来增加产热;垂体受损会导致幼犬的抗寒能力减弱,C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现象的发生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D选项描述的过程,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发挥了作用,不属于反射现象,D错误。 6.(2011四川卷)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答案:(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 (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 (3)造血干细胞 体液 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 (2)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放递质,导致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生成T细胞。根据题2?可知是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7.(2011广东卷)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流动 激素分泌调节 A B 血糖调节 能量流动 C D 答案AB: 解析: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激素调节、血糖调节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相互交换,组织液可以渗透到淋巴液中,淋巴液不能反渗到组织液中的,淋巴循环最终到血液中,A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激素,进而促肾上腺激素可以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反过来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正确;淀粉是植物中的多糖,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8.(2011山东卷)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激素作用。A选项是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是幼嫩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作用的结果;B选项是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果;C选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中的顶端优势原理;D选项是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是人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所以B选项与激素作用无关。 9.(2011山东卷)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以A符合;B选项中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内形成突触小泡,所以B不符合;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由信使RNA、核糖体RNA和转运RNA组成,所以C正确;D选项中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D符合。 10.(2011福建卷)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答案:A 解析:生产者既能固定大气中的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进入大气,故乙与丙是双向箭头;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碳元素由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 A正确。内环境成分中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双向箭头;组织液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液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丙)分泌的激素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进行反馈调节。 11(2011福建卷)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12.(2011重庆卷)下列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 ,B应 。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 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 。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 ;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抑制(反馈调节);下丘脑 (2)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兴奋性。 解析:考查的是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识记、容易题。需了解激素的分泌、作用和调节——反馈(负)调节的知识。 13、(2011江苏卷)图1表示北纬50°某地区不同月份母鸡平均产蛋数的波动情况,图2是母鸡繁殖活动的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应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 。 (2)图2中激素a \器官丙的名称分别是 ▲ 、 ▲ 。 (3)图2 中c→甲、c→乙的生理意义在于 ▲ 。 (4)已知激素a分子为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 ▲ ,这是因为 ▲ 。 (5)从丙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 ▲ (填下列序号)。 ①1种 ②2种 ③3种 ④4种 (6)烷基苯本分是一类洗涤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类似激素c的生理效应。长期饲喂被烷基苯本分污染的饲料,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 ▲ ,从而引起激素c分泌量 ▲ 。 答案:(1)日光照时间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卵巢 (3)通过负反馈以维持激素c水平的相对稳定 (4)细胞膜上 激素a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 (5)④ (6)抑制 减少 解析:甲、乙、丙表示下丘脑、垂体、卵巢 a、b、c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性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卵巢性激素、性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进行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4.(2011安徽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 解析:考察神经体液调节。(1)一次性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尿量增加。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2010年高考·四川卷4)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疾病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血糖调节 (2010年高考·福建卷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2010广东卷) 27.(16分) 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图11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 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 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分泌减少。 (3) 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 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 、 ______和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只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直接提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  (2010年高考·四川卷30)回答下列I、Ⅱ两个小题 I.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1)实验一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 材料准备 数量(只) 培养液的OD值  甲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 12 0.20  乙 正常组(未做手术) 12 0.40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 。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 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 。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 。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 。 (2)实验二 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 。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 减少,使垂体释放的 降低所致。 【答案】(1) (8分) ①作为抗原 ②抗体 效应B细胞  毁下丘脑的对照组,因为原实验中的甲、乙两组的区别不仅在于下丘脑是否损毁,而且还有是否做过手术,增设这样一组对照,可以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题干信息中不难得出该实验的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2)下丘脑中有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被损毁后,大鼠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了,因此大鼠的体温也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大鼠的耗氧量会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下,血糖含量升高,而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受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的调节,说明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了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丘脑作为激素调节的枢纽,它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可以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性激素的分泌和生殖细胞的产生。 【知识链接】下丘脑在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它具有特殊性,它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二是它是多种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下丘脑可以影响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也可以作为水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 Ⅱ.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 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 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 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 。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 。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 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②水坑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1)图A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是从移入滨螺后开始的,说明浒苔的减少与滨螺有关,浒苔应该是被滨螺取食,数量才会减少。浒苔与角叉苔都属于海藻,拥有共同的空间和资源,因此它们之间应该是竞争关系;从两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岸蟹一直与浒苔的数量变化同步进行,因此它们之间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的关系。B坑在开始时浒苔数量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它的天敌——海鸥,因此岸蟹数量较少,而岸蟹的主要食物又是滨螺,岸蟹的减少,使得滨螺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数量较多。本研究涉及的最长食物链是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从图C曲线可以看出,在滨螺数量很少时,凸出基质的物种数量是很多的,因此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优先保护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应属于就地保护;当滨螺数量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水坑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多于凸出基质生态系统,因此它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2010年高考·天津卷8)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Ⅰ: (1)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手术应切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计算。 (3) 图Ⅰ表明胰岛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他们单独作用之和。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4) 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制剂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_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解析】本题以探究激素的作用及血糖调节过程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1)图甲中可以看出实验的自变量为胰岛素和生长素的有无,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该实验为探究实验,而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作用可能是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也不抑制,因此必须通过有无激素对照说明,无激素空白对照只能通过切除垂体和胰腺来实现。因该实验是通过同一时间内平均体重的增加量的多少作为判定作用效果的依据,因此注射时,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进行计算。(3)由图甲可知,注射胰岛素比只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生长的快,说明胰岛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同时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比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大鼠都生长的快,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做运动效应大于单独作用之和,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加强生长素促进生长作用的效果;(4)由图乙曲线图可知,开始刺激后,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如果验证胰岛素抑制A细胞分泌,则可通过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进而通过检测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进行确定其作用机理。 (2010年高考·江苏卷31)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荆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免疫调节 (2010年高考·重庆卷31)Ⅰ.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寄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题31图1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要采取 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 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 . 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 Ⅱ.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 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 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 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31. 答案 Ⅰ.(1)①高压蒸汽(98kPu蒸汽) 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解析】本题以炭疽病为背景,主要考查了微生物培养、免疫等知识。液体培养其通常采取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灭菌。由于炭疽杆菌为异养型生物,故所用培养基中的碳源为有机碳源。由于炭疽杆菌形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接种可疑菌后,适宜条件下,  (2010年高考?全国Ⅱ-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 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的知识。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T细胞和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T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而效应T细胞既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成效应 B细胞,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而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2010年高考·江苏卷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2010年高考·浙江卷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C)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的知识,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答案为C. (2010年高考·福建卷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答案】D 【解析】本题知识方面考查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免疫,能力方面主要考查理解能力。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的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接触结核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并导致其裂解。 (2010年高考·新课标29)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  (2010年高考·广东卷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可知重症肌无力应该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减低甚至丧失,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 【答案】A (2010年高考·浙江卷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2010年高考·海南卷8)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答案】D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1.(2009广州生物18)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1.【答案】B 【解析】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但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是酶。 2.(2009海南生物6)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特点。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直接通过胞吐的形式进入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不需经血液运输。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许多激素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需要经过血液运输。 3.(2009海南生物8)下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不是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4.(2009江苏生物2)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A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C中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5.(2009辽宁理综4)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5.【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 所以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6.(2009辽宁理综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6.【答案】C 【解析】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2009山东理综8)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  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7.【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选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所以D正确,C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8.(2009上海生命科学11)高的动脉血压引起降压反射。发生降压反射时 A.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降低 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C.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降低 D.依靠正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 8.【答案】C 【解析】降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依靠负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 9.(2009上海生命科学20)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A.环割后肢脚趾趾尖的皮肤 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剪去牛蛙的脑 9.【答案】B 【解析】脊髓是曲腿反射的中枢,不应该破坏。大脑和躯体运动有关的中枢和感觉有关的中枢具体的中枢就比较多;小脑和运动平衡有关的中枢;脑干和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呼吸中枢;脊髓是低等的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等。 10.(2009上海生命科学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 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10.【答案】C 【解析】兴奋部位细胞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电流由那端传入,指针偏向那边;局部电流、传递与传导、突触与突触小体、递质外排。 11.(2009山东理综3)右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1.【答案】B 【解析】本题以图示的方式考查了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题目中的①②③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课本上实例如下:①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这一内分泌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②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这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这一靶器官的过程;③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靶细胞)而完成兴奋传递的过程。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正确。方式①②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且存在反馈调节,方式③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速度相对较快,所以A,D正确。但方式③是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B错误。 12.(2009全国理综Ⅱ卷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12.【答案】B 【解析】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部分脂类先进入淋巴,再进入血液。当血钙降低时,动物会出现抽搐现象。而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根据题的内容,可以很容易联想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作用。两种激素共同维持了一个平衡,并且两种激素对血钙的浓度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如下图:  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 13(2008江苏生物1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13.【答案】A 【解析】因a-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无法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驰。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神经因不能被水解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现象。 14.(2008上海生物4)有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间的关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小。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而且其功能相反。 15.(2008江苏生物22)右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15.【答案】AB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激素分泌调节,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适中。由图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物质氧化分解过快。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正常值,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就会加强。反馈调节是指由促激素调节、控制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图中只有两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16.(2008广东生物28)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16.【答案】AD 【解析】缺少胸腺的“裸鼠”,其体内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但仍能产生浆细胞;吞噬细胞仍能吞噬细菌并导致其裂解。 17.(2008海南生物1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7.【答案】B 【解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而T淋巴细胞参与部分体液免疫反应。结合题干的实验结果可判断,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8.(2008海南生物12)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18.【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体液免疫的区别,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一般。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如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消灭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不属于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19.(2007海南生物8)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抗利尿激素 D.胸腺激素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小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体内血糖含量过低,机体供能不足,小鼠活动会减少,脑细胞供能不足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的现象。 20.(2009安徽理综30) Ⅰ.(18分)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Ⅱ.(8分)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构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 增加散热。 20.【答案】Ⅰ.(1)静息/0mv/内;(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Ⅱ.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管舒张。 【解析】本题是考查必修3 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有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外钠内钾)。当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钠通道激活开放,钠离子顺着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逐渐减小,发生局部电位。当膜内电位变化到达阈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激发动作电位。随着钠离子的进入,外正内负逐渐变成外负内正。从变成正电位开始,钠离子通道逐渐关闭,钠离子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激活开放,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到细胞外,膜内少了钾离子,变得不那么负了,膜电位逐渐减小,恢复到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的水平。 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动物体内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刺激是固定方向的,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所接受,引起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药物作用于突触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②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③使神经递质失活。④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⑤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失活。 21.(2009广州生物34)(8分)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筛检。 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的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 。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 和 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21.【答案】(8分)(三)患 GDM;(四)(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如果服糖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血糖调节的最大能力;(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解析】考查考生对血糖调节有关知识的掌握,应用知识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相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知识。根据图表所示数据可知,三项数据测定值均高于参考值,所以该孕妇患GDM,胰岛的分泌功能,由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共同维持,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本题还考查了现实生活中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的知识,如第二小题,解释了检测血糖水平的方法,第三小题关于血糖调节过程的考查,相对容易,许多同学都知道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2.(2009江苏生物29)(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 ,原因是 。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 22.【答案】(8分)(1)内分泌(分泌激素);(2)减少、减少/没有明显变化/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本图体现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下丘脑细胞还有部分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物质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乙为促甲状腺激素,物质丙为甲状腺激素。外源添加甲状腺激素,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他们分泌的物质甲和乙减少。用添加乙的饲料喂养,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所以物质丙的含量没有变化。(3)物质乙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4)刺激A点,使A处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向电表处传导,电表两侧分别兴奋一次,所以指针从零位向左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23.(2009辽宁理综30)(9分)右下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23.【答案】(9分)(1)神经递质/突出间隙/特异性受体;(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24.(2009重庆理综30·Ⅱ)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 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 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 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 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 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 位;d为神经与肌肉 接头部位,是一种突 触。 (1)用a刺激神经,产 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 引起收缩__________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 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 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 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24.【答案】(1)不属于;(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动物神经调节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具体涉及到了反射、反射弧、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间的传递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此知识点进行探究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1)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神经系统的参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是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说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由传出神经经突触d传到骨骼肌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但兴奋传不到传出神经,电位计c应测不到电位。 25.(2009上海生命科学35)(12分)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__。 (2)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下丘脑,一方面引起_________的反射性兴奋,并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经由____,促进________和胰岛а细胞分泌激素B和C,以协同升血糖。 (3)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2。  1)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___方式被吸收入血液。30min后,在较高浓度________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________(填图1中的数字符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2)图2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__。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________的危险因素。 25.【答案】(12分)(1)抗利尿激素;(2)延髓糖中枢/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3)1)主动运输和扩散/胰岛素/①、③;2)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2型糖尿病。 【解析】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吸收入血液。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①口服浓葡萄糖一段时间,江陵一中生物组葡萄糖在小肠中通过主动运输和扩散被吸收进血液,血糖会明显上升;而后在机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肝脏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甘油三酯,使血糖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②对比两幅曲线图可见,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口服血糖后血糖含量没什么明显差异,但是胰岛素分泌量肥胖者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较弱,胰岛素浓度高而调节能力弱,应该是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弱或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的结果,这是Ⅱ型糖尿病的病因。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生理意义在于应付机体所遇到的紧急情况。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26.(2009浙江理综30·Ⅱ) (12分)给正常成年实验免洋射甲药物后,使其患了高血压病,注射乙药物可使高血压症状缓解,为了验证甲、乙两种药物的上述作用,请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免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材料与用具:一组正常成年实验免、血压测定仪、适宜浓度的甲药物、适宜浓度的乙药物、注射器等。 (要求:答题时对该组实验免不再分组;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 (2)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免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26.【答案】(12分)(1)①用血压测定仪对该组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速度作为对照。②给该组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甲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血压,计算血压得平均值。③当该组实验兔患高血压病后,给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乙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血压,计算血压得平均值。(2)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甲、乙两种药物的作用,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所以本实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进行。 27.(2009全国理综Ⅰ卷33) (11分)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是通过机体的 和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 、 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 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 (3)据图判定,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 27.【答案】(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反馈;(3)不能/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⑵从图中不难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⑶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28.(2007广东生物34)(8分)某研究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脲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脲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述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28.【答案】(8分)(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解析】下考查考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逻辑推理、以及正确判断和预估研究内容和方向的能力。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基本过程是:  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处理,能找出差异和规律;利用切断联系法可探究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点此下载】